我们之前说过,因为文字载体记载容量小,所以当时人们写字比较简练。
而文字载体记载容量变大之后,人们的书写也逐渐宽松起来,这使得白话也逐渐盛行,
而在语言的简化的同时,书写又开始有了韵律,格式的要求,大量惊艳的文章和诗词歌赋,也开始井喷,这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是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
是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自信自强。
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博大胸襟。
是白居易“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顽强。
是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
是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气冲天……】
汉朝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好诗!有志气!”刘彻听到这诗就是眼前一亮,这般有志气的男儿,也不知生在哪个朝代,这合该是他大汉的子民啊!
唐朝
“一蓑烟雨任平生!”李世民叹息:“这般豁达之人,恨朕不能与其相见啊!”
此时的杜甫还是啃爹的豪气小青年,写的诗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一挂的,看着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颇有些摸不着头脑,原来他长大后是个这么了不起的人吗?
无独有偶,另一边的李清照也在看着那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深思,自己长大居然是这种调调的?
不过也还不错的样子,不愧是我!
【随着词语、韵律、格式的发展,古代的文章就开始往冗词赘句上发展了,朱元璋时,茹太素上书的奏折一万七千字,结果重点只有五百字,气得朱元璋直接给了他三十大板。
大臣们咬文嚼字好像很是高大上的样子,但当时的学子是真的苦,毕竟宋往后的语言习惯其实已经逐渐开始往白话发展了。
要知道,皇帝们都会说一些白话词汇了,像是赵匡胤面对下属求职时说的是“此官司职甚难做?依样画葫芦,且做且做”
还有咱老朱的圣旨,有兴趣的朋友真的可以去看一眼,那写的叫一个随意!
还有康熙现存的奏折出现了像是“知道了”“再打听”“可笑”这样现代还在使用的白话词汇。】
明朝
“那些人就是装模作样!”朱元璋想起这件事就气的慌,五百个字就能说明白的事,居然写了那么多字!
他明明就说过了!“许陈事实,不许繁文,若过者罪之”!
结果呢?这些人就是给他整这个死出!偏偏这位茹太素还是个不错的臣子,他不能真把人打死!
【不但如此,造纸术也推动了古代的剧作和小说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元曲和四大名着。
四大名着的影响力大家是知道的,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尤其是《西游记》,我猴哥的Ip那可永远是老少皆宜的大热点!】
“罗兄!天幕所说的可是你?”
罗贯中也是惊喜异常,他的小说不但流传到后世,居然还成为了四大名着!他这也算是另一种程度的名留青史了吧!
【不过造纸术带来的变革,在西方更加颠覆。
中国古代对他们认为的非‘关键’技术,是不会采取保密措施的,所以造纸术就这样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传播至朝鲜,越南,日本,印度,乃至全世界。
阿拉伯人在12-14世纪将造纸术传到了欧洲。
13世纪,意大利人在蒙地法诺建立了第一家批量化生产的纸厂。
14世纪至17世纪,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此时中国正是明清两朝。】
背景音乐开始变得沉重起来,天幕上的女子说起话来也不再那样轻快。
天幕下的古人们也严肃起来,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但是……只有那么重要吗?
朱元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去京城讨公道 关于我和兄弟们转生到异世界开挂 赤帝传奇 摄政王妃一声吼,满朝文武抖三抖 快穿之炮灰得偿所愿 纵横大道万千载 异界的诸神之战 山风吻过蓝鲸鱼 大秦,开局觉醒酒剑仙,横扫叛军 什么?我是他们的白月光? 亲吻亿万老婆 被宗门放弃后,步入巅峰 黑科技:我继承了全宇宙科技遗产 深圳观察笔记 快穿:我在虐文里面当土豪 虽然是英灵,但片场不在fgo 唐四少的小娇妻 假面骑士Lethe灭世的哀碑 姐,你也穿越了? 男配重生后被主角攻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