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从资料上获得一些信息显然是不够的,历史研究往往必须得到实物的佐证,才能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一、新都木兰寺的传说
明神宗万历年间,新都马韩两姓族人,念及韩娥荣耀一生,倡议建寺庙以示纪念。新都父老群起响应。
六月的一天,晴空万里。马韩两家族人和新都长老出了南关,向赤岸山而去。赤岸山附近有座黄牛山,其形似黄牛,头东尾西,相传每到初秋晨昏,微风吹拂,可闻牛鸣,因此得名。众人绕过黄牛山,爬上赤岸山。这里是平原与丘陵的交界处,高约一百八十丈,是新都的制高点。众人向北看去,新都尽收眼底;向南远眺,成都清晰可见;俯瞰山下,毗河与沟渠环绕,山水与绿洲交融;众人再向西眺望,但见成都第一峰西岭雪山庙基岭矗立天际,洁白晶莹,银光灿烂,秀美壮观。
这时,一位马家的后生指着远方的空中,惊喜地大叫起来:“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众人顺着后生的手指望过去,但见山峰、船舶、楼台、亭阁、集市、庙宇等出现在远方的天空中。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幻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赤岸山地区气温的反常分布是蜃景形成的气象条件。所以站在赤岸山上偶尔会看到海市蜃楼这样的景象。
马家后生于是大声道:“这赤岸山确实风景秀丽,是可高瞻远眺的风水宝地。我们就在赤岸山顶,为太祖母韩娥建庙立祠吧。”众人皆表赞同。
于是,新都父老筹资开始建寺。此时,有位瘸腿和尚来到赤岸山,他叫众人在山顶打井。奇怪的是,明明打在泉眼上,却一滴水也没见着。正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那瘸腿和尚却忽然唱起了歌:
二月初二,众仙聚齐;天从人愿,木兰盛会。
人们正在惊异时,那瘸腿和尚却突然间不见了。众人继续挖土伐木,积极筹备建庙,但是,建庙的木材却差了很多。马韩两家的族长十分焦急。一个老和尚愿为建庙化缘。
数月后,他化缘经过云顶山脚下时,一个瘸腿老头儿拿出一个大饼递给他,道:“大师,看你一脸倦态,想必是长途辛劳跋涉,吃了大饼休息片刻再走吧。”老和尚接过大饼,边走边吃道:“贫僧还有大事要办,不敢稍有懈怠啊!”
瘸腿老头儿跟上来,看着老和尚的眼睛问道:“看你如此忧心忡忡,定有什么心事吧?”老和尚叹息道:“不瞒老丈,马韩后人为蜀中木兰韩娥修庙,现在所需木材和石材尚无着落。贫僧答应为其奔走化缘,如今化得木材寥寥无几,怎不忧心焦急呢!”
瘸腿老头儿笑道:“如果你能陪我聊聊民间疾苦,那么二月初二那天早晨,赤岸山上就有建庙所需的木材和石材了。”
老和尚确实太疲倦了,也想趁此歇歇脚,于是边吃大饼边与瘸腿老头儿聊起来。说着说着,老和尚就睡着了。等他醒来,瘸腿老头早就不见了踪影,想起先前瘸腿老头的话,只当是一句笑谈而已,并没有放在心上。
又是两个月后,老和尚回到赤岸山时已是二月初一了,建庙所需木材和石料缺口仍然很大。
二月初二这天一早,老和尚叫上众弟子,向那口尚未见水的井边走去。此时,山下又响起了歌声:
二月初二,众仙聚齐;天从人愿,木兰盛会。
众和尚朝山下望去,只见数不清的人扛着木材、抬着石料,朝山上走来。不久,山顶就堆满了很多石料和木材。瘸腿老头儿跳入井中,挥起铁镐挖下去,一股清泉顿时涌了出来。瘸腿老头儿跳上井口,众人迎上去,只见井底喷涌而出的泉水已经溢出井口。众人正高兴时,瘸腿老头儿却不见了。众人正到处寻找这位默默奉献的老人时,只听对面五龙山中又响起了老人嘶哑而粗犷的歌声:
二月初二,众仙聚齐;天从人愿,木兰盛会。
木兰寺很快建成了,那些木材和石料也正好用完,不多一根,也不少一条。后来人们传说,那些木料是八仙从大山中取来的,沿着毗河送入赤岸山下,发动人们抬上山的。那个瘸腿老头儿正是八仙中的铁拐李。不过,也有人认为,那个瘸腿老头儿可能就是韩娥的师叔铁头张。
再后来,人们把这件事传得更神了。说是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又聚在井边,埋怨那瘸腿和尚捉弄人。这时,忽然听到井底传来巨大的轰鸣声,只见井底喷涌而出的泉水已经溢出井口,水面上漂着不少木材。于是,众人捞出木材,全部用于修建木兰寺。建庙工程完工的时候,刚好用完从井里捞出来的木材,一根不多,一根也不少。
不管怎么说,赤岸山上建成了木兰寺,又打出了甘甜的清泉,周围四乡八村的老百姓都纷纷前来观看。大家猜想,一定是韩娥的忠孝大义感动了八仙中的吕洞宾来此云游,才借这口井打通了东海,并捐木建庙的。因为是通了东海的仙井,人们便把这口水井称为“通天井”。每当天气晴好之时,面对清澈见底的井水,只要你平心静气,心无杂念,便可从井水中看到宝光寺舍利塔的倒影。
寺里众僧靠这口“通天井”,满足全年饮用。如遇天干大旱,上下塘水枯竭,山上古井却有取之不尽的井水,其水质非常清凉甘甜。后来这口井的井水被传得更加神奇,据说能医治百病。因此附近农民有了病,便到木兰寺向和尚索要井水,驱邪祛病。从此,乡民们更加崇敬木兰将军的圣德,纷纷从十里八乡赶到木兰寺,烧香请愿,祈求平安。
木兰寺建成后,人们将敬仰的女英雄韩娥供奉在寺庙里,追其为“昭武将军”。
二、新都木兰寺的沿革
木兰寺的开建。《木兰镇志》第307页作了记载:木兰寺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1576年左右),马、韩两姓倡议修建寺庙,纪念女扮男装从军报国的巾帼英雄韩娥,新都父老群起响应。他们在南关外选择赤岸山为寺址,建成木兰寺,供奉韩娥,谥号武昭将军。当时寺院拥有四十八殿,山门开在一里开外的箢篼山,寺院范围方圆数里,是省内省外的一座名寺。
明朝时有龙门塔和滚钟坡。明末清初的时候,木兰寺和龙门塔毁于兵燹。木兰山、木兰村,清初属华阳县九区隆兴镇勇字团。清康熙四十五年(1705年)时,从湖广、江西、广东、陕西、福建等省相继移居新都的客家人,出于对中原木兰传说的认同以及对蜀中木兰韩娥的敬仰,积极响应邑人古成魁、鞠仲高等十一人的倡议,集资重建木兰寺。
木兰寺的修建规模,据清道光《新都县志》卷六载:木兰寺“殿五重,周回墙”。又据《木兰镇志》记载:当时修建规模为六进八殿。六进是:一进为戏台;二进为马灵官殿;三进为灵官殿;四进为观音殿;五进为鲁班殿、关圣帝君殿;六进为大殿,右侧木兰殿、左侧孔夫子殿;大殿右侧与木兰殿之间是厢房,内植金桂、玉兰、海棠、紫罗兰等名贵花木。庙内各殿前两侧也分别栽植香樟、罗汉松等名木。庙宇四周修了围墙,庙外栽植了很多柏树。
木兰寺重建后,新都龙门书院主讲李琲,在秋日游木兰寺后写了一首五言诗《秋日游木兰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首以木兰寺为名写的古体诗:
久仰仙台迹,乘秋晓日晴。苍松环灵秀,翠柏引风情。
怀古穷何病,传今有学成。欢余还自愧,无志负神京。
后来,木兰寺又被毁坏。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再次重修。清嘉庆《新都县志·寺观志》记载了这件事:木兰寺在县南十里龙门山,乾隆十一年重修。到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再次维修;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时又进行了维修,并建成十方丛林。1914年,民国新都政府重建木兰殿。清代和民国时期,新都先后四次规模较大重建和维修木兰寺,是人民对巾帼英雄蜀中木兰韩娥发自内心的崇敬和深深的纪念。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军阀和国民政府的军队先后入驻木兰寺,殿房毁坏十分严重。1949年后,木兰寺被改建为木兰第二小学,木兰寺大殿等部分庙堂得以保存。1954年,木兰村划归新都县木兰乡。1974年,木兰寺大殿和房屋被全部拆毁。1999年,新都镇正因寺拆除后,部分材料搬到木兰寺旧址。2001年9月,新都区重建木兰寺。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5年)时,山上仍有清泉,每岁不枯。乾隆年间,木兰殿侧那眼凿于明神宗万历年间的古井“通天井”仍然存在。人们采取围塘建井的方法,对古井进行了扩建。围绕古井四周又修建了一口新井,将古井套在新井中,上下两井重叠,中间以石板相隔,形成井中有井的奇妙建筑。丰水期,僧侣们在上井口汲水;枯水期则掀开石板,露出下井,在下井口的古井中汲水。井水四季清澈,不溢不涸。“通天井”废于1975年,现仅存遗址。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每日一次签到机会,赚钱分分钟 捐三十万请婚战神,我又请和离 崩铁:从修炼太虚剑气开始天下无 惊云飞渡万里山 校草的逆袭 有兽焉之皓辰 重回七零年代:腹黑军官的俏媳妇 草根穿越:灼灼风流之异世星主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开局刷一亿美女主播千里空降 星际孤行者 白羽黑曜传 公府悔婚,我转身入皇家 我靠赌石赚了一百亿 重生八零当首富,撩夫致富两不误 春日欢 异界奇游记 踢掉狗上司后,我当上了包租婆 长安诡异见闻录 黄土女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