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领,有兄弟八十一人,个个铜头铁额,本领非凡,能呼风唤雨,战斗力极强。黄帝则是有熊部落的首领,最初,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相比,在武力和法术上都不占优势。
战争开始后,蚩尤施展法术,放出浓雾,使黄帝的军队迷失方向。黄帝则命人制造出指南车,指引士兵冲出迷雾。蚩尤又请来风伯雨师,掀起狂风暴雨,黄帝就请出旱神女魃,止住了风雨。
黄帝还采用了灵活的战术,不与蚩尤正面硬拼,而是利用地形和天气等条件,不断地骚扰和消耗蚩尤的力量。经过多次战斗,黄帝最终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黄帝凭借着智慧、勇气以及各方的支持与配合,以相对较弱的力量战胜了强大的蚩尤,体现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精神。
再说两个元朝时期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历史故事: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蒙哥汗去世后,阿里不哥在和林有众多支持者,占得先机,且有军队优势。忽必烈则凭借汉地的物力、人力资源,以及身边的潜邸旧臣等智囊团支持,积极谋划。他听从谋士建议,先发制人在开平称汗。在与阿里不哥的对抗中,忽必烈巧妙利用各方势力的矛盾和利益关系,逐渐占据上风,最终击败阿里不哥,夺得汗位,为建立元朝奠定基础。
忽必烈征讨乃颜:1287年,乃颜召集6万兵马起兵反叛,忽必烈72岁御驾亲征,以2万“汉军”为主力。元军抵达撒儿都鲁与乃颜军遭遇,忽必烈让“汉军”步兵列阵以密集箭雨抵御蒙古骑兵冲击,李庭率骑兵从两翼袭扰。夜晚,李庭又率十几人手持火器突袭蒙古大营,致使蒙古兵大乱。最后在呼伦贝尔草原决战,“汉军”以步兵方阵迎战,骑兵两侧夹击,擒获乃颜,平定叛乱。
第三句:
(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为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
意思是说:所以圣人说:能够承受国家的屈辱,才配称国家的君主;能够承担国家的灾祸,才配做天下的君王。在老子的智慧里,这不仅是对统治者的一种评判,更是一种深刻的劝诫。真正的王者,须有广阔的格局,好话、孬话都能听进去,将好话当作前行的鼓励,孬话视作自我警醒的提醒。
老子在此表达的观点,与常人的认知大相径庭。在大众的普遍观念里,君主、王者总是高高在上,头戴尊贵的光环,尽享荣耀与赞誉。他们居于金碧辉煌的宫殿,接受万民的朝拜,似乎远离一切苦难与屈辱。但老子却以独特的视角指出,真正有资格成为国家君主、天下之王的人,必须拥有超乎常人的胸怀和勇气,去直面并承受国家所遭遇的各种屈辱与灾祸。
当国家面临外敌的欺压,签订不平等条约,遭受领土被割让、主权被侵犯的屈辱时,君主若能忍辱负重,不盲目冲动,而是冷静思索救国之策,这便是担当的体现。当国家遭遇天灾人祸,如洪水肆虐、疫病横行、战乱纷扰,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君王若能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解决危机的重任,倾尽全力拯救苍生,这便是包容的彰显。
“正言若反”与“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乍一听,这些话语都显得违背常理,甚至让人难以接受。但细细品味,便能发现其中深意。在治国理政中,那些看似不中听的谏言,往往能直指问题关键。
有的大臣可能会指出君王决策的失误,言辞激烈,听起来刺耳,却能避免国家走向错误方向;有的政策建议可能不符合当下的安逸氛围,却能为国家长远发展筑牢根基。这些看似相悖的言语,实则是治国安民的良方,能帮助国家拨乱反正,走向繁荣。
大家就不感到奇怪吗?那前半段正说着水,那为啥话锋一转,就说到了国家了呢?老子是另有所指,还是有什么其他隐喻呢?
老子从水的特性转而谈论国家与君主,看似话锋突变,实则层层递进,紧密相连:
自然启示:《道德经》一贯借自然现象阐述社会哲理,前半段对水的描述便是如此。水,至柔却能在岁月中磨穿巨石、切割山川,展现出强大的力量。这启示我们,在国家治理中,柔和、顺应的方式往往比强硬手段更有效。例如,政策制定若能顺应民心、民情,就像水顺势而流,能更顺畅地推行,实现更好的治理效果。
品质映射:水的坚韧与包容,正是君主应具备的品质。君主承受国家的屈辱与灾祸,如同水接纳万物、包容污垢,看似柔弱,却能以胸怀凝聚力量,化解危机。历史上,一些贤君在国家面临困境时,忍辱负重,虚心纳谏,积极应对,最终带领国家走出困境,正是这种品质的体现。
理念传递:老子借此传达“无为而治”的理念。水看似无为,却能成就自然的和谐。君主若能减少过度干预,像水一样遵循规律,不过度彰显权力,国家便能在自然的秩序中发展,实现“柔弱胜刚强”的治理目标,达到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
老子为什么非要用水来比喻君王呢?因为在老子的思想里,水能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主张“道法自然”,认为自然规律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准则。水作为自然中极为常见且具有独特性质的元素,其表现出的“柔弱胜刚强”特性,符合老子所倡导的自然之道。将水与君王联系起来,是把自然规律引入社会治理领域,希望君王能遵循自然之理来治理国家。
水具有柔弱、处下、不争等特性。柔弱却能攻坚,正如君王应以柔和的方式治理国家,不强行压制百姓,总是处于低下的位置,这对应着君王应谦卑处下,不与民争利,以百姓之心为心,关心民众疾苦,才能赢得民心,稳固统治。
水的流动是顺势而为,遇到阻碍会绕开,最终汇聚成江河湖海。这启示君王在治理国家时,要顺应民意、顺应时势,不逆势而动,不强推不符合实际的政策。像水一样包容万物,接纳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承担起国家的屈辱和灾祸,才能成为合格的君主,使国家长治久安。
水不光在道德经多次提到。在许多古文典籍中都有出现,比如:
《论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站在河边,看到河水奔腾不息,感慨时光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借水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和对人生的思考。
《孟子》
“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以水往低处流的自然现象,比喻民心所向,说明如果统治者能够施行仁政,百姓就会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地归附他,强调了得民心的重要性。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将君主比作船,百姓比作水,形象地说明百姓既能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的统治,强调了君主应当重视百姓的力量,以民为本。
《庄子》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通过水的深度与承载大船的关系,比喻知识、品德等积累的重要性,如果积累不够深厚,就难以承担重大的任务或责任。
谢谢各位看官的支持。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沉浮录! 化龙道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仙帝道书 娱乐:我是无辜的医生说我胃不好 盗墓:宝贝在盗墓的世界里流浪 她两眼一瞪!兵王夜夜掐腰低头哄 影后后妈很温柔 什么?这家宠兽店内有龙! 《雪落再说爱你》宋南夕周京泽 末日双生花的胜利之路 庶女开铺:我靠美食当上商业女王 死对头总想让我喜欢他 暴力奈亚:拉爆那个暗黑大帝 我在阴界攒功德修炼 千重雪1 逗比是如何修仙的 重生1975,从卖野菜开始 铠甲勇士刑天:斯人若彩虹 宝可梦:主角嘴臭,但是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