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8小说网

U8小说网>纨绔世子妃! > 第31页(第1页)

第31页(第1页)

“最后一个问题。”皇帝起身,在龙椅旁走了两步,“朕之前说过,邀你们前来共商国事,这最后一题,问的便是国事。”明耀天子顿了顿,抛出一个让众人心头一跳的问题:“你们觉得国都定在京州好不好,若是不好,应迁至何处?倘使有人赞成迁都,只要言之有理,朕说不定会另换国都。”刚刚还踊跃发言发言的才俊们一下子就把头一沉,噤若寒蝉。国都的确立,向来是一国的头等大事,根本就不是他们有资格议论的,更何况从陛下的言语来看……这最后一题并不只是用来考教他们的。他们,什么也不敢说。尽管这是明耀天子亲自问的,他们……也不敢。说定都京州好?可听皇帝陛下的意思,显然是有迁都之向,若是喜欢京州,怎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万一惹得天子不喜,对日后仕途的影响可是不小。说好,可能死得有点惨。说定都京州不好?那将会死得非常惨!此举是在打数位皇帝以及历代喜爱京州的先辈们的脸啊!他们的棺材板怕是要盖不住了。只想一下便觉得可怕,定都京州不善此话,是万万不能提的。既然无论说什么都是错,这些所谓的名士,又为何要开口?姜瑶听见迁都则很是疑惑。她不明白,好端端的,明耀帝为何有迁都之意?其实本朝曾经迁过一次都。永乐年间,当时的国君认为京州所处的位置太好。江南水乡,膏腴之地。京州太安定,安定得会让皇帝忘记,北边还有个对大明虎视眈眈的蒙古。于是他决定迁都,迁在当时的北州所在的位置,并将其改名为京州。而京州则被改名为南州。永乐帝是一代雄主,迁都之后曾多次亲征蒙古,打得让其分裂成两个国家――柔然和乌恒。往后五十年北方游牧民族都无力进攻大明。他临死前,提出“天子守国门”,并将其作为祖训。定都京州有利有弊,利在于方便天子看到北方,建立忧患意识。弊在于国都距离边境太近,倘若边关告急,京州将不会再有防线,很容易被敌军一锅端导致灭国。总的来说,纵观迁都数百年,弊是远远大于利的。国都离边界太近,激励的不仅仅是我国皇帝,还有柔然可汗。试想敌国的国都近在咫尺,唾手可得。此等诱惑之下,柔然怎能不卖力地进攻大明?大明的边关在发情的柔然铁骑之下如同纸糊的一样,毫无作用。柔然骑兵在没有阻隔的平原下一路驰骋,抵达京州。兵临城下。可哪怕是国难当头之时,皇帝也秉承“天子守国门”这一祖训,死守京州,不做唐明皇。京州乃金城汤池,加之柔然大军并不擅长攻坚战,各地守军也支援迅速,国都最后被守了下来。灭国之危过去后,那位天子意识到,定都离边关过近弊大于利,但他依旧没有选择迁都。而今辽地边军在辽王的训练下已自成体系,有一套专门对付骑兵的战术。哪怕辽王死去,辽军依旧能够稳稳地守住国门。既然北方无法对国都造成威胁,为何反倒要迁都了呢?就在姜瑶愁眉不展之时,她瞧见大叔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小姑娘豁然开朗。京州离边关极近,离另一个地方更近――辽宁路。那里有一位势力强盛到极点的辽王。自古以来藩王拥兵自重,甚至反叛的例子数不胜数。辽王手下良将如云,雄兵无数。京州与辽宁路之间又是一马平川。姜瑶曾暗暗研究过之前那段匪夷所思的历史。乾元帝立储二皇子已经足够恢诡谲怪。更让姜瑶不解的是,辽王竟没有造反。明耀帝登基初期,根基未稳,朝中心向他的大臣并不多。那时,天时地利人和均在辽王之手,辽王造反,绝对是胜券在握。最是无情帝王家,姜瑶一向不信皇家众兄弟间有什么似海亲情。可她根本寻不到辽王不造反的理由,便只能根据之后那段口口相传的历史,将其归结为罕见的手足情深。然而现在看来,两兄弟之间也并非世人想象的那般和谐。天子迁都多半是因为惧怕辽王。害怕他造反。辽王对皇帝极具威胁,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萧阳离京州太近。此时不比当年,辽王占据优势,而今天子乃是正统,又是千古难得的明君,民心所向。辽王造反无法如以前一样一呼百应,天下大势已不在萧阳,而在萧邦。只要皇帝远离辽地,不被一击即溃,最终败的,将会是辽王,大明注定还是会在他手里。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避宠+番外  重生之最强七皇子  必齐之姜  她是恶毒正妻(重生)  官路权图:我在翻身路上  娇娇甜爆!帝国总裁化身宠妻狂魔  (家教同人)(家教)论和亲的重要性  仕途无悔厉元朗  穿成影帝的白月光[穿书]  穿越后所有看不起我的人都来宠我+番外  我快亏成麻瓜了  在末世里摸爬打滚  你的选择是??【CP完结】+番外】  出奇制胜  她是小仙女+番外  无限流生存游戏  独钟  权宠(重生)  傲娇今天又输了  跟我去流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