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日,熟悉的天幕再次出现,天幕下的古人们也是熟门熟路地坐下观看视频。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姜姜呀!
众所周知,咱们华夏是一个吃货大国,方方面面彰显了咱们的吃货态度。
以民俗语言为例,咱们将受欢迎叫“吃得开”,漂亮面孔叫“秀色可餐”,损公肥私叫做“吃里扒外”,文章写得好那叫“脍炙人口”,一心模仿不知变更被称作“食古不化”。
不只是这些,老子将“治大国”比作“烹小鲜”,孔子以“三月不知肉味”来反衬音乐之美,孟子用“鱼与熊掌”来指代两难之事;庄子拿“庖丁解牛”来宣说养生之道。】
天幕下的古人们,也是觉得这些话很有趣,纷纷思索起来。
“告子说的好,食色,性也。”
“还有民以食为天”
即使是没什么文化的人也开始热热闹闹的讨论着身边的俗语。
“哎呀,妇人妒忌还能叫做吃醋呢!”
“对呀,还有日子过得好,那叫吃香喝辣!”
【不仅如此,饮食文化与古代的文人和文学更是有着不解之缘。
比如酒,酒之香给了很多诗人灵感,王维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刘禹锡有“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苏轼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再比如茶,茶之味也滋润了唐宋以后诸多文人,比如黄庭坚的“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白居易的“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李清照的“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纳兰性德的“赌书消得泼茶香”……
还有不少文人本身就是美食家,如苏轼不仅着有《酒经》、《老饕赋》等文章,还创制过一些菜品,像什么东坡肉、东坡羹、东坡豆腐之类的都是流传至今。
又如元代的倪瓒,写过食谱,还创造了名菜“烧鹅”,将其命名为“云林鹅”。
清代的袁枚也着有《随园食单》,其中有不少食谱还是亲自实践所得。】
被提及的文人很是开心,这是自己的诗词名传后世的证明啊!
厨子们也是眼前一亮,创造名菜?这个他们可以啊!他们也想被后人知晓啊!那可是自己在这世上走一回的证明啊!
当然也有不能理解的文人,“诗词就算了,连写个菜谱都能流传后世?”
“就是啊,君子远庖厨!”
宋朝
苏轼见自己未来还会做出那么多流传后世的菜品,也有些瞠目,和身边的父亲与弟弟说道:“没想到我还有这天赋!”
另一边的苏澈倒是很高兴自家哥哥失意之后也这么有活力,不过……“我竟不知道兄长还有这一手,什么时候得让哥哥做给我吃才行!”
【当然了,这些文学作品中也会暗藏很多饮食场面和饮食习惯、制度。
如果缺乏饮食文化方面的知识,不仅会漏过许多妙处,有时还会摸不着头脑。
比如杜甫的《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中有一句“长安冬菹酸且绿,金城土酥静如练”,意思是长安冬天的腌菜又酸又绿,金城的土酥色白如练。
那大家知道这个“土酥”是什么吗?】
相同朝代自是知道这是什么,但是其他朝代就弄不清楚了,只能自己瞎猜。
“这白色的,难道是莲藕?”
“那还不如说是牛羊乳呢!”
“听这名字,怎么也得是口感酥脆的食物啊!”
【答案揭晓,是——萝卜!
清代大学问家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注释土酥为萝卜。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假面骑士Lethe灭世的哀碑 快穿之炮灰得偿所愿 虽然是英灵,但片场不在fgo 关于我和兄弟们转生到异世界开挂 快穿:我在虐文里面当土豪 赤帝传奇 山风吻过蓝鲸鱼 亲吻亿万老婆 男配重生后被主角攻略了 深圳观察笔记 黑科技:我继承了全宇宙科技遗产 大秦,开局觉醒酒剑仙,横扫叛军 纵横大道万千载 什么?我是他们的白月光? 异界的诸神之战 姐,你也穿越了? 被宗门放弃后,步入巅峰 我去京城讨公道 摄政王妃一声吼,满朝文武抖三抖 唐四少的小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