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最好的礼物就是沈爷了。你要准备比这更能讨我欢心的,”寻壑摇摇食指,笑得狡黠而柔媚,“难!”
后记
《后记》
1、关于卡文
自认为写作速度不算慢的,《基佬》快的时候时速两三千,《沈郎》这种行文讲究的古风文保质保量,上着班日更也ok。
但是,4月开始我出现严重卡文的情况,
天容海色本澄清1卡了5天,
苦雨终风也解晴4卡了6天,
那些卡上十几小时的章节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我反省原因,可能创作到后期,我不但注意情节,连每个句子甚至每一个用词,我都非得表达贴切到严丝合缝才行。可惜文才有限,写出来的不尽如人意,于是删删改改,一拖再拖……
正式创作后才知道,欣赏水准与写作水准之间有着天堑之别,平时以一流作品作为枕边读物的人,创作时写出不入流作品也不足为奇。
这一年正式创作,提升我编故事的能力之余,也让我对那些无存稿情况下能保证质量日更的作者由衷敬重。因为到了写作后期,跟行文质量死磕的我,宁可做平日认为无聊至极的事情,也不愿意敲键盘。
2、感谢平台&读者
《沈郎归》话题沉重,不傻不白不够甜,写作之初我对他的预估是30万字(当时没打算创作结局二)的文完结后,收藏三位数(
但而今来看……
只能说,长佩真的算良心平台了。榜单除了当下主流的、能给长佩带来流量的作品外,还给《沈郎》这种不讨喜的冷文留了一席之地。
《沈郎》创作越到后期,产出就越发艰难。结局二,现代心理学以古风文的形式展现,难度大大超出我的能力,有一章甚至酝酿了6天才勉强写出,期间收藏掉了不少。比起《基佬》的大几千的时速,《沈郎》连时速都不配谈,那叫“蠕动”前行。
好几次想着,哎,反正没收钱,不写了吧,坑掉然后玩去开心去。但几位长期追文的读者让我坚持了下来。
我也不知道花这么大精力创作出这破玩意儿有什么意义。
或许如我在《一些想说的话》里面所说:能够让抑郁的人得到一丝慰藉。
那么,为谁辛苦为谁甜。就不再是个问句了。
如果读者中有心情不佳者,读完《沈郎》后有一丝丝好转,请一定告诉我。
《沈郎》不收钱,收快乐。
快乐无价。
3、致敬爱豆
高中时好友问我,生日送我门票,一年内任何明星任挑。
我说不用了,收门票代价太大。
朋友问为啥。
我说,我爱豆是邓丽君张国荣,要看他们,首先我得上天堂。
我是个恋旧怀旧的人,目光习惯性停留在过去。我又是一个保守至极的人,觉得饭上一位已经被时间定格的人物,才有永恒仰望的可能。
所以,高考那段日子,在各式放松娱乐中,我选择往回看。高三是我啃大块头最狠的日子,现在心浮气躁难以看下的书,在当时都算垂涎欲滴的美味。
背书,是我能找到的既把自己从各式计算推理中解脱出来、又不必背负太大罪恶感的娱乐。那一年,我背完了李清照全集,之后陆续背了许多名作,不甚喜欢,最后开始背苏轼,深得我意,但很可惜,还没背到一半,就抄家伙高考去了。
对苏轼只有言片语的了解,却垫下了日后我挖掘他全貌的根基。从点到线,从平面到立体,至而今,我的很多无关遗传的纯良品质,比如内省、比如率直,都是长年累月阅读苏轼给我留下的沉淀。
我不喜欢仪式,连生日都极少庆祝,但对于苏轼,我一直想采取一种形式化的方式,来彰显他于我的重要。机缘巧合,我走上了中长篇小说创作的道路,所以得了个契机。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信息素变异 穿成虐哭大佬的白月光[快穿]+番外 晴天娃娃 朝闻夕爱 大佬,请签收 半梦美人.妻【上部完结】 我有颜他有钱+番外 月老娶妻 熄灭+番外 似暗非明 去江湖 片刻欢愉[ABO]+番外 鬼宅又名我才不怕鬼嘞 陋巷之春 拯救烂尾计划 仙妻男当 每天被迫调戏妖僧怎么破+番外 撩不到算我输+番外 你看我可不可爱 重回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