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段颖在汉灵帝即位之初和汉灵帝的对话,从文中就可看出,对羌作战,兵起连年,烽烟不息,疲兵劳师,耗费巨亿。
而两亿七千万确实也算得上划算。
但这岁币直到章帝去世之后,再无记载有明确的供给过了。
不过也是因为窦宪北伐后,匈奴远遁,这会儿已经不需要扶持鲜卑来制衡匈奴了。
而对羌作战却是在其之后发生的,文中只是用于对比,以防部分读者不理解。
但匈奴走了,草原空了,自然就有了真空期。
《后汉书·鲜卑传》:北单于逃走,鲜卑因此转徙据其地,鲜卑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鲜卑由此渐盛。
关于落的这个概念,有说一落五口的,也有说十余口的,但其和一户一般,属于是一个小家庭生产集体。
可能由一家,甚至几家组成一落,来共同生活放牧、组织耕种。
是的,你没听错,草原上也是可以耕种的,不过不同于内地郡国的精耕细作和南方地区的水耕火耨,草原上的耕种还是属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
虽然有许多懂得种植技术的汉人跑过去,但因为草原上的游牧特性,大部分还是原始状态,猜测最有可能的固定耕种区域应该是鲜卑庭的弹汗山附近,这是最有可能发展起来的地方。
话题有些跑远了。
就算一落五口,这也是小一百万人口了,虽然分布在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的蒙古高原上,但愈往汉朝边境靠近,鲜卑人口居住的肯定会更多。
一是方便劫掠,二是随着气候影响,越往南,才越有生存空间。
但大约在八千年前,蒙古高原的活动痕迹都很明显,说明那里的气候还没发生改变,能够适宜人类生存和活动。
这也是文中开头说的,鲜卑是有史以来,实力最强盛的时期,这确实不是空话。
而在鲜卑控制草原,实际上还是一种比较虚的控制,但从檀石槐一统草原之前的几十年前,鲜卑一共入侵了大大小小几十次,甚至还打到内地郡县过。
其实力可想而知。
都说两汉武德充沛,这个确实,但游牧民族从来都不可小觑,不是夸赞游牧民族,但尊重你的对手,也是在尊重你自己。
但檀石槐的一统也是诸多部落头人共同推举而来的,就如同汉末的轲比能一般,也是由推举而来,其组织相对较松散。
就如同檀石槐一死,加上其子和连又于同年被强弩射死,本就矛盾重重的鲜卑就从内部开始瓦解。
所以许多人只会觉得,乌桓在汉末时期的笔墨会比鲜卑多些。
其实是因为其内部矛盾重重,直到轲比能上台后,这种势头才遏制下去。
《后汉书·鲜卑传》:朝廷积患之,而不能制,遂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欲与和亲。檀石槐不肯受,而寇抄滋甚。乃自分其地为三部...各置大人领之,皆属檀石槐。
甚至连桓帝时期,想要和檀石槐和亲,檀石槐都不要,甚至觉得羞辱,加大力度了抄掠。
而且,檀石槐的这个改革,也使得部落大人由众人推荐,变成了家天下的世袭制度,这也算是开始进行汉化改革了。
但随着檀石槐的死,这种汉化也随着消失。
同时,你要看看同时期的桓帝手下都是什么神仙。
陈藩、窦武、梁冀(?)、李膺、李固、段颖(东汉羌屠)、张奂、皇甫规、郭林宗、荀淑、荀昱...
这都是什么逆天神仙。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恐怖诡书 债务迷局 红尘仙祖 快穿之半枝妍 千年爱恋之相逢无期 爸,我想当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 炼假成真:超凡之途 乖乖回头看看吧,沈总他要碎了 万人迷:普女又被病娇缠 史前元尊 锦绣良缘之盛世宠妃 平凡少年修仙奇遇 斩神:靠BKing行为觉醒禁墟 重生之青墨幽韵:素锦华年觅初 吾乃洪荒通天教主 万界龙祖 HP:我在时间尽头等你 一日一个鬼故事 叶罗丽之水庞相依 穿成路人甲后,我成了冤种小师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