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
三国时,司马懿面对诸葛亮送来的女人衣服等羞辱,却能忍住不怒,坚守不出战,保存了魏军实力,为后来司马氏篡魏立晋奠定了基础.
而“守其雌”是一种清醒的自我认知,不被外在的虚荣所迷惑,以一种看似柔弱、退让的姿态来保全自己。这种做法就像山谷中的溪流,处于低位,却能汇聚各方力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中,“常德”是一种符合自然和道德本质的品性。也是最基本的道理,最基本的道理往往又不被人重视,就好比最不值钱的就是善良,最值得被尊敬的也是善良。
在工地上看看委屈汗水算什么,在洗浴中心看看贞洁算什么,在医院看看金钱算什么,在权力面前看看生活算什么,在小人面前看看尊严算什么!
“复归于婴儿”还可以理解为回归到一种生命最本真的状态。婴儿没有被世俗的观念所污染,没有偏见和执念,能够以最纯粹的感知来面对世界。婴儿的心也是人生在世一辈子最干净的阶段。这是一种对人类原始道德和纯粹内心世界的回溯,提示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活动中,要坚守内心的纯净之地,不让世俗的功名利禄等杂质掩盖了最本质的道德和人性。
还有一种解释可以这样来理解:当一个人变得足够强大时,尤其需要学会隐忍和保持低调,切不可肆意显摆自身的实力与成就。此时,应当如同那柔弱的女子一般,看似娇柔无力,实则内心坚韧;又好比那缓缓流淌的小溪流,平静而温和,没有汹涌澎湃的气势,却能一路向前,持久不息。
因为只有将自己的身段主动放低,让他人从表面看来觉得你不如他们,如此一来,那些心怀嫉妒或别有用心之人便不会对你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同时,也能够避免因过于张扬而引起他人的反感与排斥,从而给自己营造出一个相对和谐稳定的社交环境,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毕竟,真正的强者从不需靠炫耀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是凭借着内在的实力和谦逊的态度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有首诗说的好,
贤人圣贤闲人闲,
他人背后说他人,
穷人不怕勤致富,
怕苦别做人上人,
人有善心得善报,
富有别笑他人贫。
嫌弃他人穷,又怕别人富,现在这个社会大多数的人都是这个心态。
放下身段,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人之初,性本善嘛。让我们做回真正的自己吧!抛却外界加诸于身的种种束缚和伪装,回归到内心深处那个最为本真的自我。而这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便是要寻回那份珍贵无比的童心。因为唯有那最初始、未经世俗沾染的童心,才是至纯至净、毫无杂质的存在。
更进一步说,如果能够拥有宛如婴儿一般无瑕的心态,那么周围的人将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我们。婴儿刚刚降临这个世界,尚未受到尘世纷扰的侵蚀,他们的目光清澈如水,笑容温暖如阳,一举一动皆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让人忍不住想要呵护关爱。所以啊,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们都应当时刻铭记并守护好那颗深藏心底的童心,以最纯粹、最简单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这样一来,不仅能让自己活得轻松自在,也能赢得他人由衷的喜爱与尊重。
第二句,“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这一句也是道德经的精髓。
“知其白”,意味着清晰洞察世间万象的真相与本质,明辨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犹如在光明中看清一切细节。然而,“守其黑”并非是对黑暗的妥协,而是一种高深的处世态度。在知晓一切后,不张扬、不炫耀,低调内敛,以一种包容豁达的心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秉持这种态度作为天下行事的范式,那么恒定的品德就不会出现差错,只有站对队伍,才能不被排挤,最终才能稳坐钓鱼台,
反观当下,诸如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指鼠为鸭、欲盖弥彰、断章取义等行为屡见不鲜。这些行径与道的宗旨背道而驰。就如郭德纲郭先生所言:“冤枉你的人,比你还知道你有多冤枉。”那些故意歪曲事实之人,内心深处其实对真相心知肚明,却因一己私利,公然违背道德底线。他们明知是错,却执意为之,背后定然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行为无疑建立在不道德的基石之上。而真正遵循道的理念,就应当坚决拒绝隐瞒,勇敢地扞卫真相与正义,让社会回归到遵循道德、秉持公正的正轨之上,使人们的心灵与行为都能契合道所倡导的那种至善至美的境界,在光明与黑暗的平衡中,找寻到人性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之道。让最开始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天下所有的道理都是来自(道)。
第三句,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
意思是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愿意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行才得以充足,进而恢复到自然本初的纯真状态。这里老子倡导一种“处下”“不争”的处世哲学。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是说自然纯真的“朴”分散就形成了各种器物(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圣人懂得利用这些器物(可以理解为因势利导地利用万物的特性)。这体现老子对于事物自然变化的看法,以及圣明之人对事物的合理运用,是道家关于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理念的一种表达。这种理念影响深远,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为人处世观念和治国理政思想等诸多方面都有深远的价值。观点一
从为人修养角度来看,“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很值得借鉴。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追逐荣耀、风光,可真正内心强大且有智慧的人,是即便知晓荣耀所在,也能坦然接受可能面临的屈辱、低谷,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就像山谷一样能容纳万物。这样做,自身的品德修养会在这种包容和隐忍中不断充实,回归到最质朴纯真的状态,抛却那些虚荣、浮躁,让内心变得宁静平和,这是一种超凡的处世境界,能让人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不被功名利禄轻易带偏。而“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提醒我们,世间万物原本都有其质朴的一面,经过发展变化有了各种用途,我们也应该像圣人那样善于发现、合理利用身边事物的价值,发挥它们的作用,让生活变得更有条理和意义。
观点二
在我看来,“知其荣,守其辱”反映出一种逆向的思维和长远的目光。很多人在面对荣辱时容易被当下情绪左右,为了扞卫所谓的“荣”冲动行事,可若能守住“辱”,那是把眼光放远到更大的目标上了,不计较一时得失,如同山谷默默承载一切,积累自己的“德”,慢慢打磨出最本真纯粹的自己。不过对于“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现代社会变化太快,有时候事物的变化并非自然地、缓慢地“散”开成器,而是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被动等待去发现其价值,而要主动去挖掘、去创新,让那些原本质朴的元素更快更好地转化为对生活、对社会有价值的“器”,以此推动发展进步。
观点三
我觉得这句话整体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哲学思辨。“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像是一种心灵的修行方式,当我们身处竞争激烈的环境,到处都是对荣耀的宣扬,能守住辱、甘居低位是很难得的,这需要极大的定力和豁达的胸怀,这样才能让内心的品德根基稳固,回归质朴。而后面提到“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这其实让我联想到,世界就是由无数看似质朴简单的元素构成,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那个“圣人”,也就是能够根据生活实际,将这些元素进行整合、利用,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有洞察和运用的能力,能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从质朴里挖掘出无尽的可能。
第四句,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结合前面的句子,整体意思是:圣人懂得利用这些事物(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就可以成为众人的首领。所以,完美的制度(大制)是不会对万物进行生硬分割的。这体现老子的一种政治观念,“为官长”的圣人治理国家不是通过强硬的管制和分割,而是因势利导、顺应自然。
从个人理解来说,这就像是一种理想的领导或者管理理念。真正好的领导不是用严格的条框去约束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是尊重事物的整体性和自然性,在顺应的基础上发挥领导作用,让万事万物都能在自然的秩序下发挥自己的功能。
从另一个层面看,
在社会层面,“为官长”可以理解为一种责任担当。成为众人的引领者意味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社会的运行。“大制不割”体现的是一种宏观、系统的治理观念。它要求领导者认识到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如果对社会进行过度的、不恰当的分割式管理,比如片面地强调某一领域的发展而忽视其他领域,就会破坏社会的平衡和稳定。所以真正的治理智慧在于把握整体的协调性,如同生态系统一样,各个环节紧密配合,而不是将它们生硬地划分开来,各自为政。
在个人的精神世界构建方面,“为官长”象征着自我主宰。一个人要主宰自己的精神领域,让内心的各种观念、情绪合理存在。“大制不割”就是要保持内心世界的完整和协调。不能因为外界的诱惑或者压力,就将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进行割裂。例如,不能在工作场合遵循一种标准,在私人生活中又完全抛弃这种标准,而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精神秩序,以此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生活。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庶女开铺:我靠美食当上商业女王 重生1975,从卖野菜开始 我在阴界攒功德修炼 娱乐:我是无辜的医生说我胃不好 沉浮录!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盗墓:宝贝在盗墓的世界里流浪 仙帝道书 死对头总想让我喜欢他 什么?这家宠兽店内有龙! 铠甲勇士刑天:斯人若彩虹 影后后妈很温柔 《雪落再说爱你》宋南夕周京泽 逗比是如何修仙的 她两眼一瞪!兵王夜夜掐腰低头哄 末日双生花的胜利之路 化龙道 宝可梦:主角嘴臭,但是有理! 千重雪1 暴力奈亚:拉爆那个暗黑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