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8小说网

U8小说网>万物阴阳哲学 > 八十二章 三界五行皆为道九九归一定乾坤(第1页)

八十二章 三界五行皆为道九九归一定乾坤(第1页)

《道德经》

第八十一章主要有帛书本和通行本两个版本。具体如下:

帛书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通行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以下是部分注解:

河上公:善者以道修身,不彩文也。不善者,舌致患也。知道之士,守一元也。多见闻者,失要真也。圣人积德不积财,有德以教愚,有财以与贫也。

王弼:实在质也。本在朴也。极在一也。无私自由,唯善是与,任物而已。

这是《道德经》的最后一章,也是老子对整部书的最后总结,也是老子在这部书最后的托付和期待。

看第一句吧: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啥意思呢?就是说,你要是相信我我说的,也有可能我说的不太好,达不到你的满意。有可能我说的好,你也许不信,也许你对我说的不感兴趣。

第二句: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那和通行版本的(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有什么区别呢?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重点探讨的是知识认知层面的问题。老子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对事物的理解深刻且透彻,并非追求知识的广博繁杂;而那些只注重知识广度、追求博学的人,往往难以深入探究事物本质,缺乏对知识深度的把握。

-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主要侧重于道德和行为层面。意思是真正善良、有德行的人,会用实际行动展现善良,而非通过言语争辩来证明;那些热衷于争辩的人,可能内心缺乏真正的善良,更多是为了个人私利或满足自我表达欲,并非出于善良的本意。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倡导人们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和世事,不要执着于言语上的胜负,而要以善良的行为和内心的修养去影响他人,体现出一种以和为贵、注重内在品德修养的道德思维。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在学习、研究等知识探索领域具有指导意义,提醒人们在知识学习中要专注、深入,避免浅尝辄止,要在某个专业领域深耕细作,才能成为真正的智者。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更多地在人际交往、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作用,告诫人们在与人相处时,不要过于争强好胜、巧言善辩,而要以善良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人,用实际行动传递善意,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辩证思维的倡导:“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内容,隐喻了事物的表象和本质往往存在差异,提醒人们不要被华丽的外表或言辞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辨别真假、美丑、善恶,体现出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

对无私奉献的推崇:“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隐喻了无私奉献、帮助他人的行为,最终会让自己收获更多,强调了一种超越个人私利的价值观,鼓励人们不自私、不贪婪,多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

对自然与社会理想状态的思考:“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自然的法则“利而不害”隐喻一种和谐、有利万物生长的理想自然状态,以“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隐喻社会中统治者或有道德的人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倡导一种不与民争利、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社会治理理念,希望社会能够回归到一种和平、有序、互助的状态。

第三句:

帛书版本(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通行版本(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这两个版本的第二句和第三句正好是互相颠倒的。

那怎么理解呢?

顺序颠倒的可能意义

强调重点不同:通行版本先讲“知”与“博”的关系,再讲“善”与“辩”的关系,可能意在先从认知层面探讨知识的专精与广博,再延伸到道德行为层面的善与辩。帛书版本将“善”相关内容提前,更突出“善”的地位,先强调道德实践,再涉及其他方面。

逻辑引导不同:通行版本的顺序有从知识到行为的逻辑引导,暗示先有正确的认知,才会有正确的行为表现。帛书版本则先确立“善”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再看知识等方面,逻辑上是以道德为根本来审视其他事物。

表述差异的区别

“辩”与“多”:“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中“辩”指巧言善辩,强调真正善良的人不通过言语争辩来证明自己,喜欢争辩的人往往不是真善,侧重于言语行为与道德的关系。“善者不多,多者不善”中“多”可理解为多为、多求,即真正善良的人不刻意多做什么来表现善良,刻意多做的人未必真善,更侧重于行为的动机和本质。

“知”与“善”的侧重:通行版本“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侧重对知识的认知态度,提倡追求精深的知识而非表面的广博。帛书版本把“善”放在更突出位置,以“善”为核心来评判行为和事物,体现对道德价值的重视。

本质区别

整体而言,通行版本更注重从认知到行为的逻辑,从知识论角度引导到道德实践,强调人在知识和行为上应有的正确态度。帛书版本则以道德价值“善”为首要出发点,以“善”来衡量一切,更突出道德在人生和社会中的根本地位,对行为和事物的评判更基于道德层面的考量。但二者都体现了道家对自然、本真、不刻意、不做作的追求,以及对事物本质和表象的思考。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死对头总想让我喜欢他  宝可梦:主角嘴臭,但是有理!  末日双生花的胜利之路  逗比是如何修仙的  庶女开铺:我靠美食当上商业女王  娱乐:我是无辜的医生说我胃不好  仙帝道书  我在阴界攒功德修炼  铠甲勇士刑天:斯人若彩虹  千重雪1  盗墓:宝贝在盗墓的世界里流浪  化龙道  什么?这家宠兽店内有龙!  《雪落再说爱你》宋南夕周京泽  沉浮录!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重生1975,从卖野菜开始  她两眼一瞪!兵王夜夜掐腰低头哄  暴力奈亚:拉爆那个暗黑大帝  影后后妈很温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