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六十章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就像烹饪小鱼。烹饪小鱼时需小火慢煎,不能频繁翻动,否则鱼易破碎。同理,治国也不能政令繁苛、扰民过多,应保持政策稳定,让百姓自然发展。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用“道”治理天下,鬼怪就无法显灵作祟。这里“鬼”代表神秘力量或不祥因素,“神”指发挥超常作用。在老子看来,依“道”行事,一切自然和谐,邪祟之物就无法兴风作浪。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并非鬼怪失去神通,而是即便它们有神通,也不会伤害人
。这表明在“道”的作用下,即便存在超自然力量,也不会对人造成危害。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不仅神鬼不伤人,圣人治理天下也不会伤害百姓。老子理想的统治者是圣人,他们以“道”治国,不肆意妄为,不滥用权力,让百姓自由安宁。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由于神鬼和圣人都不伤害百姓,所以“德”就会降临汇聚。这里“德”是一种和谐、美好的状态,也是“道”在人间的体现。当各方互不伤害,社会便充满“德”,百姓能安居乐业。
这一章体现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强调统治者依“道”行事,减少对百姓的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从而实现天下大治。
以上的解释大概也是这么个意思,但我也要说说我自己的见解,希望各位陛下,看官给予指点和支持,谢谢。
这一章老子用的又是排比的手法,那为什么老子多次用排比的手法呢?那还不是因为没有人在意最底层的老百姓死活嘛!
看第一句吧:
(治大国,若烹小鲜。)
简单的解释就是,治理一个庞大的国家,就好比烹饪鱼。这样解释好像和第二句也落落不到一块去啊?那说明另有隐喻。隐喻的什么思想呢?
第二句: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道莅”的读音是“dao
li”。
在古代,“道莅”中的“道”通常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也可指规律、道理等。如《道德经》中“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这里的“道”就是宇宙万物的根源。“莅”有“临”“到”“治理”“统治”等意思,
如《诗经·小雅·采菽》“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旗。其旗淠淠,鸾声嘒嘒。载骖载驷,君子所届”,“届”就有来到之意,与“莅”的意思相近。“道莅”可理解为以道来治理、统御,或者道的降临、道的作用等。
那这一句的大概意思就是,当我们以万物的规律和道理来治理天下,便如同为社会的运转铺设了一条坚实而正确的轨道。万物规律,是自然法则的呈现,是宇宙间颠扑不破的真理;道理,则是基于人性、道德与社会发展需求所凝练出的准则。秉持这些理念治理天下,每一项决策都将顺应自然与社会发展大势。
如此一来,权力的行使便有了清晰的边界和规范。统治者们在做决策时,会以万物规律为指引,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将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那些妄图从中作祟、以权谋私的行为,在遵循规律与道理的治理体系下,毫无生存的土壤。因为一旦违背,便会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不仅难以得逞,还会受到规律和道理的“反噬”,最终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碎
。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逗比是如何修仙的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什么?这家宠兽店内有龙! 化龙道 《雪落再说爱你》宋南夕周京泽 千重雪1 重生1975,从卖野菜开始 宝可梦:主角嘴臭,但是有理! 影后后妈很温柔 铠甲勇士刑天:斯人若彩虹 仙帝道书 暴力奈亚:拉爆那个暗黑大帝 死对头总想让我喜欢他 娱乐:我是无辜的医生说我胃不好 沉浮录! 庶女开铺:我靠美食当上商业女王 我在阴界攒功德修炼 盗墓:宝贝在盗墓的世界里流浪 末日双生花的胜利之路 她两眼一瞪!兵王夜夜掐腰低头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