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8小说网

U8小说网>天地之道也 > 七十八章 顺应天道曲伸有度(第1页)

七十八章 顺应天道曲伸有度(第1页)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主要有通行本和马王堆帛书本两个版本,

通行本: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马王堆帛书本: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两个版本的主要差异在于“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和“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前者更强调遵从天道,后者更倾向于施以有为。以下是通行本的译文注解:

注释:天之道指自然的规律;犹即如同、好像;欤是语气助词,表疑问;抑为压低、抑制;人之道指人类社会的一般法则;奉即供奉、供给;恃即依靠、凭借,这里指自恃己能;处即占有、居处,这里指居功;见通“现”,意为表现、显示;贤指聪明才智,一说多财。

译文:自然的规律,难道不就像拉开弓弦射箭一样吗?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把它抬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拉满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用来补充不足的。然而人世的行径,却不是这样,而是要剥夺不足的,用来供奉有余的人。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供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因此,有道的人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而不以功自居,他不想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大概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说的还是不够详细。

要了解就得了解马王堆帛书版本,因为这一个版本是最接近老子的意思。那老子这样说,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

看第一句: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首先看“天之道”具体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法则。

自然性:它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独立于人的意志存在,如四季更替、日月运行等自然现象,都遵循着自身的规律,不受人为干预。

平衡性:体现为“损有余而补不足”,像自然界中,资源会在不同事物间调节分配,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比如雨水多的地方植物生长茂盛,若某地长期干旱,自然会通过气候调节等方式来补充水分,维持生态平衡。

公正性:“天之道”对万物一视同仁,没有偏私。不会因为某个事物强大就格外眷顾,也不会因为某个事物弱小就加以歧视,万物在自然法则下平等地生长、发展。

无为性:“天之道”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它不刻意去做什么,却能让万物各得其所。就像大地默默承载万物,并不刻意去主宰或控制万物的生长,而万物却能在大地的滋养下自然生长发育。

这就是‘道’。

自然界的法则,规律,就像一张弓,举得太高了,就往下一点,不容易累。拉的太很了就松松,不容易断。拉的太轻了,就再使使劲,免得射不远。

这不就是说,做人就要能屈能伸,改变自己,适应大环境嘛。

第二句:

(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自然界的法则,规律就是这样,把多余的,补给不足的,来保持自然界的平衡。

第三句: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明明是自然界最公平的法则,可是到了人手里就不一样啦。

人,最基本的法则却是,牺牲那个最懂事,最老实的,最底层的,来成全另外一个。人人都渴望公平,但是又不愿意公平。这就是人性。

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意思是“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大概只有有道的人吧”。老子在此处是说,在世间,很少有人能做到将自己多余的部分奉献出来去补充天下的不足,而只有那些真正遵循“道”的人,才可能有这样的境界和行为,愿意并能够做到损己之有余以补天下之不足。

历史上用多余来补给苍生百姓的人就有很多,说几个典型的代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沉浮录!  仙帝道书  影后后妈很温柔  逗比是如何修仙的  盗墓:宝贝在盗墓的世界里流浪  重生1975,从卖野菜开始  什么?这家宠兽店内有龙!  《雪落再说爱你》宋南夕周京泽  她两眼一瞪!兵王夜夜掐腰低头哄  死对头总想让我喜欢他  末日双生花的胜利之路  千重雪1  庶女开铺:我靠美食当上商业女王  宝可梦:主角嘴臭,但是有理!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铠甲勇士刑天:斯人若彩虹  化龙道  我在阴界攒功德修炼  娱乐:我是无辜的医生说我胃不好  暴力奈亚:拉爆那个暗黑大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