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类的总称
古人常以“百”表示众多,“百谷”即指各种谷物。如《诗经·豳风·七月》中的“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描绘了人们修理房屋,准备播种各种谷物的场景。《尚书·舜典》中“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也是说让后稷负责播种各种谷物,以解决百姓的饥饿问题。
特指稻、黍、稷、粱、麦、苽等六种谷物
据《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郑玄注引郑众曰:“六谷,稌、黍、稷、粱、麦、苽。”稌即稻,苽是菰米。这里的“百谷”其实是以六种谷物为代表,涵盖了当时人们主要的粮食作物种类。
百草
部分古籍中,“百谷”也可指代百草。如《老子》中的“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此处“百谷”可理解为百川汇聚之处,也有引申为百草生长之地的意思,以强调江海处于低下位置,却能容纳百川,如同大地能滋养百草。《庄子·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这里的“谷”也可广义地理解为包括百草在内的植物,因为它们都是自然生长于大地之上,是万物的一部分。
地名
在古代还有名为“百谷”的地方。如《水经注·汾水》记载:“汾水又南与平溪水合,水出西北平溪山,东南流注于汾,俗以为百谷水也。”这里的“百谷”是作为一条河流的名称,有其特定的地理区域。
“百谷”也有别的寓意:
作为谷类总称:象征着丰收、富足和生活的保障,体现了农业社会中人们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和对温饱生活的追求,如“百谷斯登,万箱攸荐”表达了对谷物丰收、粮食满仓的美好祈愿。
作为众谷之水:有滋养万物、汇聚包容之意,水是生命之源,众谷之水汇聚象征着生命的滋养和万物的生长,如“城下清波含百谷”描绘了清波汇聚众水,滋养万物的景象。
作为牛的别称:代表着勤劳、耕耘和创造财富的力量,牛在农业生产中是重要的劳动力,与谷物种植和丰收紧密相关,所以“百谷”作为牛的别称,体现了人们对勤劳致富的认可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总的来说,怎么理解呢?
除了字面意思外,还有第二层含义,
谦卑处下的领导力:这句话以江海作比,实则是在讲领导者的智慧。江海处于低下的位置,却能汇聚百川,成为百谷之王。在社会和组织中,真正有领导力的人,也应该像江海一样,具有谦卑处下的品质。不居功自傲,不高高在上,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容纳他人的不足和过错,这样才能赢得众人的拥护和支持,从而成就自己的领导地位,引领团队或社会不断发展。
包容接纳的胸怀:江海广阔无垠,能接纳众多河流的汇入,无论大小、清浊,都能兼收并蓄。这启示人们要有包容万物的胸怀,在与人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要能够理解和接纳不同的观点、文化、性格的人,不排斥、不歧视,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世间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和丰富,就像江海因包容而成就其大一样。
第二句:
(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
)。
这两个版本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句较为简洁,直接阐述观点,没有过多修饰,以“欲上民”“欲先民”这种简洁表述,表达想要领导人民、领先于人民的意思。
第二句增加了“圣人”这一主体,明确是在说圣人想要领导人民、领先于人民的情况,使论述对象更具体,同时“也”字的使用,主打的意思就是,要柔和,和气的对待老百姓。
表意侧重
第一句更侧重于一般性的道理阐述,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观点表达,强调在任何情况下,想要居于人民之上、成为人民的领导者,就必须在言语上表示谦下;想要走在人民前面、引领人民,就必须把自身利益放在后面,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通用性。
第二句因为明确提及“圣人”,更侧重于以圣人为榜样或标准来阐述这一理念,强调圣人在领导人民时应具备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带有一种典范和引导的意味,是在树立一种理想的领导形象和行为规范。
整体来说,两句话核心思想一致,都体现了《道德经》中所倡导的领导者应具备谦卑、无私的品质,但在表述和表意上有一定的差异。
第三句:
(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庶女开铺:我靠美食当上商业女王 我在阴界攒功德修炼 她两眼一瞪!兵王夜夜掐腰低头哄 逗比是如何修仙的 死对头总想让我喜欢他 什么?这家宠兽店内有龙! 娱乐:我是无辜的医生说我胃不好 《雪落再说爱你》宋南夕周京泽 影后后妈很温柔 仙帝道书 暴力奈亚:拉爆那个暗黑大帝 重生1975,从卖野菜开始 宝可梦:主角嘴臭,但是有理! 化龙道 铠甲勇士刑天:斯人若彩虹 沉浮录! 千重雪1 末日双生花的胜利之路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盗墓:宝贝在盗墓的世界里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