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8小说网

U8小说网>万物之纲纪什么意思 > 七十一章 真心实意的说脚踏实地的做(第2页)

七十一章 真心实意的说脚踏实地的做(第2页)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很少,能效法我的人就更难能可贵了。

老子说这句话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思想以及对“道”的坚守。在老子所处的时代,世人大多追逐功名利禄、纷争战乱,很少有人能理解他所倡导的“道”的思想,如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等。他觉得真正能懂得“道”的人少之又少,而能够按照“道”的理念去行事、治国的人更是珍贵。这一方面体现了老子对自己思想不被世人理解的感慨与孤独,另一方面也强调了“道”的高深和践行“道”的价值,表明遵循“道”的行为和理念是极其珍贵、难得的,有一种对自己所坚持的“道”的高度自信和自我肯定。

第六句: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道德经》中有一些章节与“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有相近的意思,都在强调圣人的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的反差等,例如:

第二章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体现了圣人不彰显自己,默默做事,不居功自傲,注重内在的德行修养,与“被褐怀玉”中圣人低调而有内涵的特质相似。

第七章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表明圣人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看似置身事外,却能实现自身价值,也是在说圣人有不图外在功利,注重内在无私品质的一面。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通过不同人对“道”的态度对比,显示出真正懂道的人(类似圣人)的独特和不被常人理解,如同“被褐怀玉”的圣人不以外在显达示人,而是坚守内在的“道”。

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被褐怀玉”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它常被用来比喻一个人虽然外表朴实、平凡,甚至看起来很普通,但内心却拥有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或珍贵的思想等内在的宝贵品质。在文学、哲学等语境中,多用来形容那些不注重外在修饰,而更看重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的人,强调内在美和内在价值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要善于发现和重视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很多人都会善于伪装自己,出门穿着朴素无华的衣服,在家却享受着珍馐美馔的生活。

老子在这里用“被褐怀玉”来比喻圣人的形象和品质。“被褐”代表圣人外表看起来平凡普通,甚至与世俗大众无异,不追求外在的华丽与富贵,体现出一种低调、质朴的生活态度。“怀玉”则象征着圣人内心拥有珍贵的道德、智慧和对“道”的深刻领悟,是内在的、本质的宝贵财富。

这句话主要表达了老子对圣人境界的一种认知和推崇,强调不要以貌取人,不能仅从外在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和内涵,真正有智慧、有道德的人往往不会在外表上炫耀,而是将宝贵的内在品质深藏于内心,默默践行“道”的理念,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人们只注重外在表象而忽视内在本质的现象。

以下说一些关于这一章的元朝和清朝历史故事吧:

元朝

元英宗自幼便沉浸于汉文化的海洋之中,深受儒家治国理念的熏陶。当他登上皇位之后,心中怀揣着宏伟的蓝图,决心推行一系列崭新的政策,以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元英宗首先大胆地启用了众多才华横溢的汉人官员,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国家的治理出谋划策。同时,他果断地下令裁减冗余的官员,以提高行政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此外,对于广大汉族民众,英宗更是心怀怜悯,大幅减轻了他们沉重的税负负担,使得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在英宗眼中,这些举措无疑都是利国利民的明智之举,是通往国家富强之路的必经步骤。然而,那些养尊处优的蒙古贵族们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长期以来习惯了特权带来的种种好处,只关心如何维护自身既得的利益,根本无法理解英宗以国家整体利益为重的深谋远虑。

于是乎,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悄然拉开帷幕。蒙古贵族们暗中勾结,策划阴谋,对英宗的新政百般阻挠和破坏。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他们悍然发动了震惊朝野的南坡之变。可怜的英宗还未来得及施展更多抱负,就惨死于这场血腥的政变之中。

这一事件生动地诠释了那句古话——“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尽管英宗拥有卓越的治国理念,但由于贵族阶层的自私自利和愚昧无知,他的美好愿景终究化为泡影。这位年轻有为的君主就这样带着未竟的事业含恨离去,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忽必烈在成功建立元朝之后,确实起用了一部分汉臣,并尝试着推行某些汉法。然而,当时身处蒙古贵族为主导的大环境之中,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并欣然接纳汉文化治国理念之人可谓凤毛麟角。

以推行重农政策为例,尽管忽必烈本人深刻认识到发展农业对于一个国家繁荣昌盛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并且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的实施,但众多蒙古贵族却依旧秉持着传统的游牧思想观念,他们对于发展农业这件事情不仅缺乏理解,更是表现出明显的不支持态度。

这便犹如老子曾经所言那般,忽必烈心里清楚得很,像发展农业等等这样有利于国家稳定和富强的举措,实际上是非常容易被知晓以及付诸实践的,它们属于那种“甚易知,甚易行”之事。可惜的是,即便如此浅显易懂且易于施行的道理,仍然有大量的人无法真正明白其中深意,更难以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导致这些原本应该造福国家和民众的良策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清朝

在清朝乾隆初期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有一位名叫孙嘉淦的大臣挺身而出,向乾隆皇帝呈上了一篇名为《三习一弊疏》的重要奏疏。这篇奏疏犹如一道划破黑暗夜空的闪电,照亮了当时朝政的种种弊病和隐患。

孙嘉淦在奏疏中深刻地指出,身为一国之君,极容易养成三种不良习惯。其一便是喜欢听阿谀奉承的好话,久而久之便会对那些直言进谏之人感到厌烦;其二则是习惯于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见解永远都是正确无误的,从而难以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其三乃是沉迷于过往的成功经验,变得固步自封,不愿再去尝试新的事物和方法。

而这三种习惯一旦形成,就必然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弊端——那就是“喜小人而厌君子”。因为善于谄媚讨好的小人往往能够投其所好,满足君主的虚荣心,而正直敢言的君子却常常因直言不讳而触怒龙颜。如此一来,朝堂之上奸佞当道,忠臣良将备受冷落排挤,国家的前途命运也就堪忧了。

这篇《三习一弊疏》所阐述的道理浅显易懂,对于君主如何修身养性、治理国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是“甚易知,甚易行”。然而,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由于人性本身存在着诸多弱点,使得君主们要想真正克服这些不良习惯,做到虚心纳谏、亲贤远佞并非易事。即便是在朝堂之上,那些能够透彻理解并切实践行其中道理的官员也是凤毛麟角,这恰恰反映出了“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的可悲现实。

曾国藩与左宗棠之间的往来互动可谓充满波折与戏剧性。曾国藩这位历经风雨、饱经沧桑的人物,在遭遇一系列挫折之后,并未一蹶不振或怨天尤人,而是以惊人的自省精神开始深刻地反思自身。他逐渐意识到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可能存在的不足,于是毅然决然地采取行动,主动去修补与左宗棠之间已然产生裂痕的关系。这种行为充分彰显出他对于为人处世之道的深邃领悟,并通过实际行动予以积极践行。可以说,曾国藩的所作所为,乃是对某种高深莫测却又至关重要的“道”的敬畏与追随。

然而,左宗棠这边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最初,左宗棠对曾国藩毫不留情地加以指责和误解,言辞激烈且态度强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左宗棠回首往事并审视自我时,才惊觉自己过去那种“责人严而责己疏”的做法实在有失偏颇。他开始明白,要真正理解并践行那些看似简单易懂的为人处世之理,绝非轻而易举之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曾国藩与左宗棠之间的这段故事,恰好生动地诠释了人际交往领域中那句古老名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它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尽管许多道理表面上浅显易懂,但要将其贯彻落实于日常生活之中,特别是复杂多变的人际交往里,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即便如曾国藩这样睿智通透之人,也需要经过一番磨砺与挣扎才能领悟其中真谛;而像左宗棠这般一开始未能洞悉个中奥妙者,则更是大有人在。这段历史佳话不仅让我们领略到古人在处理人际纠纷时所展现出的智慧与胸怀,同时也提醒着后人,在追求和谐美满的人际关系道路上,永远都不能停止学习和成长。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雪落再说爱你》宋南夕周京泽  影后后妈很温柔  庶女开铺:我靠美食当上商业女王  沉浮录!  末日双生花的胜利之路  盗墓:宝贝在盗墓的世界里流浪  仙帝道书  她两眼一瞪!兵王夜夜掐腰低头哄  宝可梦:主角嘴臭,但是有理!  暴力奈亚:拉爆那个暗黑大帝  化龙道  重生1975,从卖野菜开始  逗比是如何修仙的  死对头总想让我喜欢他  我在阴界攒功德修炼  娱乐:我是无辜的医生说我胃不好  什么?这家宠兽店内有龙!  铠甲勇士刑天:斯人若彩虹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千重雪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