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俭此前所率队伍,只有四千多人,奔驰不过两天,布置起来较为简单。
眼前这一万多人的军队要在雪山、草原之间行进数日,还要面临随时发生的天灾与战争,安排、布置就都颇费周折。
唐军行军、下营、步阵、作战时,都分成军、营、队、火几级。一火为十人,通常由互相熟悉的同乡、亲友组成,一起吃饭、睡觉,头目称为火长,要负责一火十人的厨膳、饭食、养病、衣资、樵采。
五火共五十人,可以组成一队。每队设置一个队长,负责在前方督战。另有一个旗头,战斗时执旗帜站在队长身后,左、右两名傔旗站在旗头两侧。队副站在后方,同样负有督战之责。如果列阵作战,正好每队组成一个方阵。
二十队共一千人,可以组成一营。每营设有一名营主,由行军总管担任,负责行军与作战。行军总管之下还有子总管以及押官,负责一个小营五百人。每营都设有司兵、司骑、司胄、司仓,分别管理兵员、马匹、甲胄、粮草。
唐制有七军,其中中军由被称为行军大总管的统帅亲自率领,至少有四千人。另有左、右虞侯军,左、右军,前、后军,通常由两至三营组成,各两千人,全部听大总管指挥。
此次进军千泉,裴行俭任行军大总管,在他以下,各折冲都尉、果毅都尉任行军总管。
七军当中,左、右虞候军作为全军警戒部队,各六百人。
其中右虞候军是行军时走在最前方的队伍,裴行俭要最熟悉安西、经验最丰富的何藏空任统帅。为了避免这胡将语言不通,消息传递出现差误,裴行俭令张团儿、穆春圭等人都去这支警戒部队中。
接下去是右军,共有两千人,高韦德以为这肯定是他的队伍,可裴行俭却坚持要亲自率领。高韦德不禁问:“吏部不在中军,却在队伍之首,万一遇上危险怎么办?”
行军时,裴行俭是特意走在前面,以便最快地应对前方危机,想到可能遇上的困境,他竟有些兴致勃勃,说:“这无妨,有危险可当即处置。”
与裴行俭同在右军的,还有担任行军管记的骆宾王。
行军管记这个职位,是行军大总管的军司幕僚之一。唐人习惯将行军大总管的总管府称为军司,军司中设置了各种僚职,辅佐行军大总管。这些僚职包括最重要的行军长史,掌领兵、仓、骑、胄四曹,参议谋画,是诸僚之首,相当于副帅。此次行军,王方翼不仅担任行军总管,还兼摄行军长史。
行军长史的副贰被称为行军司马,由阴海兼任。他主要负责戎政,在行军作战时,申战守之法。
在此之下,便是骆宾王所任行军管记,也被称为掌书记,或者主薄,掌管表奏、书记、文檄,是军中最重要的文职。一篇锋芒毕显的檄书,一张文采斐然的露布,历来是口口相传,能为战争大大增色的。
再接下去是前军,有两千人,由张天山率领。
中军五千人,由王方翼统帅,阴海、张玄澜任他的副手。
后军两千人,由赵元玖率领。
左军两千人,由高韦德率领。
最后是左虞候军两千人,由洪嵩率领。
另有辎重队伍,由贾仁杰负责。作为庭州的折冲都尉,此人并不十分擅长冲锋陷阵,但管理车马器械绰绰有余。
相比上次作战,裴行俭这次大肆改变了方略,就连大战吐蕃时用的陌刀也被放弃了。
“吐蕃与西突厥虽然都是骑兵,作战方式、武器装备却非常不同。”
陌刀太过沉重,裴行俭打定主意要轻装飞驰,一切都经过周密测算,能不带的东西全部弃下。这一次裴行俭挑选的兵器是长槊,它更便于携带,且可以用于夜间搭建营帐。还有弓弩,这是远距离最有效的兵器。
这支一万多人的军队来自各地,习俗不通,语言混杂,裴行俭花了很多时间,刻意以五十人为单位,将关中兵与四镇、三州的西域兵员混编在一起。
无论中原、西域,兵种差别并不大。军中有弩手、弓手负责射箭,远则射弩,近则开弓;有勇锐之士任跳荡,负责左右冲杀;有随机应变、出奇制胜的兵员,称为奇兵。
自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旦辎重被毁,必败无疑。上次打吐蕃时,一路奔袭都在唐域,且粮草需求较少,所以裴行俭让辎重拖在最后。这一次攻打千泉,运送辎重则要困难得多。行军时,辎重在中央,由专门的辎重兵护运。
而在外层,由最精锐的战锋队走在两侧作为保护。战锋队在作战时是先锋队伍,是冲锋陷阵的尖刀,在行军时也担任粮草护卫。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清平调 少女乐队:曾是她们的太阳 斩神:帝皇修罗雅塔,灭神斩道 末世,病娇大佬是个绿茶恋爱脑! 带白月光回家,我离婚你悔啥? 万般道路于一身,终将登顶巅峰 死神之御风刀 寒门枭主 从进山打猎到富可敌国 穿成女A,我强制了那个清冷男O 全职训练家 穿书后我成了五个反派崽崽的后娘 花妖小桂 孤是敌国太子崽他爹 爹是魔主,却先天圣体 上古网游,我的天赋亿万点强! 表白宿敌后我功德成神了 从帝骑开始的破坏者 三清灯:一世征途 重生之带着剑三系统穿咒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