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孙思邈教我学针灸》闪光的足太阴脾经
在胃经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收获颇丰,对中医经络的认知也愈发深刻。这天,晨曦初露,柔和的光线洒在医庐的庭院,花草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露珠在叶片上闪烁着微光。孙思邈如往常一样,精神矍铄地站在庭院中央,他的身旁,弥漫着一层若有若无的金色光晕,那是他周身灵气汇聚的象征,也预示着今日将有重要的知识传授。
“徒儿,今日我们一同探寻足太阴脾经的奥秘。”孙思邈的声音温和却又充满力量,在庭院中悠悠回荡。他缓缓抬起手,手指在空中轻轻勾勒,伴随着他的动作,天地间的灵气迅速响应,如汹涌的潮水般向他涌来。只见他双手快速结印,口中念念有词,刹那间,一个巨大的、散发着柔和蓝光的人体经络图缓缓浮现于我们眼前,足太阴脾经在其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如同一条神秘的蓝色丝带,蜿蜒贯穿人体。
“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着下肢内侧前缘上行,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管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孙思邈一边讲解,一边用手指沿着经络图上脾经的路径轻轻划过,所到之处,蓝光愈发耀眼。“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统血,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这些基础理论,中医还有许多精妙的治疗原则,比如左病右治、上病下治。”他神色庄重,眼中透露出对中医经络奥秘的敬畏与热爱。
“左病右治,是指人体左侧出现病症,可在右侧对应的经络穴位进行治疗;反之,右侧病症则在左侧对应穴位施治。这源于人体经络气血的左右贯通与平衡。上病下治,即人体上部的病症,可通过刺激下部的穴位来治疗,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经络如同网络将上下紧密相连,刺激下部穴位能激发经气,调节全身气血,从而改善上部病症。”
紧接着,孙思邈抬手一挥,一把散发着古朴气息的针灸铜人稳稳地落在我们面前。这铜人制作精美,上面的穴位清晰可辨,每一个穴位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能量。“接下来,为师为你逐穴讲解。”孙思邈说道。
“隐白穴,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孙思邈伸出手指,准确地落在铜人的隐白穴上,穴位处瞬间亮起一抹微弱却纯净的白光,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此穴是脾经的井穴,五行属木。别看它位置微小,却有着非凡的功效。当出现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症,以及便血、尿血等出血性疾病时,隐白穴可发挥它的止血作用。曾有一位女子,月经淋漓不尽,面色苍白,身体虚弱。我针刺她的隐白穴,配合艾灸,以温经止血,经过几次治疗,她的月经逐渐恢复正常。从左病右治角度来说,若左侧足部隐白穴对应区域不适,可针刺右侧隐白穴。若因脾虚导致头部眩晕等上病,刺激隐白穴这样的下穴,也能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针刺时,需浅刺0.1寸,手法要轻柔。”
“大都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随着孙思邈的讲解,铜人的大都穴亮起柔和的绿光,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大都穴是脾经的荥穴,五行属火。它主要治疗腹胀、胃痛、呕吐、泄泻等脾胃病症。当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这些症状时,针刺大都穴可起到清热和胃、健脾利湿的作用。若左侧脾胃不适,可在右侧大都穴施针。而对于一些因脾胃不和引发的口腔溃疡等上部问题,刺激大都穴,引火下行,也能缓解症状。有一位患者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呕吐的症状,我针刺大都穴,配合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调理脾胃气机,很快缓解了他的痛苦。针刺时,直刺0.3
-
0.5寸。”
“太白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孙思邈的手指移动到太白穴,穴位处闪耀出明亮的蓝光,深邃而神秘。“太白穴是脾经的输穴和原穴,五行属土。它能健脾和胃、理气止痛,对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等脾胃病症有显着疗效。同时,对于身体乏力、体重减轻等脾虚症状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曾有一位长期脾胃虚弱的患者,经常出现胃脘隐痛、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的症状。我针刺太白穴,配合艾灸,温阳健脾,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脾胃功能逐渐恢复,身体也越来越强壮。若右侧脾胃有疾,可在左侧太白穴进行治疗。一些因脾虚导致的眼部问题,如视物模糊等上病,通过刺激太白穴,也能改善脾的功能,间接作用于眼部。针刺时,直刺0.5
-
0.8寸。”
“公孙穴,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公孙穴在孙思邈的指示下亮起了紫色的光芒,高贵而神秘。“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它主要治疗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等脾胃病症,以及心烦、失眠、狂躁等神志病症。公孙穴与冲脉相通,能调理冲任气血,对妇科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曾有一位患者因情志不畅,出现胃脘胀痛、呕吐、心烦失眠的症状。我针刺公孙穴,配合内关穴,理气和胃、宁心安神,很快缓解了他的症状。从左病右治看,若左侧公孙穴所属经络区域不适,可在右侧找对应点施针。对于因脾胃不和引发的头部眩晕、失眠等上病,公孙穴也能通过调节脾胃,交通心肾来改善。针刺时,直刺0.6
-
1.2寸。”
“商丘穴,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商丘穴闪烁着淡蓝色的光芒,清新而宁静。“商丘穴是脾经的经穴,五行属金。它主要治疗腹胀、泄泻、便秘、黄疸、足踝痛等病症。此穴能健脾利湿、通调肠胃,对于因脾虚湿盛引起的各种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有一位患者因脾虚湿盛,出现下肢水肿、腹胀、泄泻的症状。我针刺商丘穴,配合水分、阴陵泉等穴位,利水消肿、健脾止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症状明显改善。若左侧足踝不适,可在右侧商丘穴施治。对于因脾虚导致的咳嗽、胸闷等上病,刺激商丘穴,改善脾胃运化,也能缓解痰湿阻肺的症状。针刺时,直刺0.5
-
0.8寸。”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孙思邈着重强调了三阴交穴,穴位处光芒大盛,呈现出一种柔和而强大的粉色光芒。“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它的功效极为广泛,对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以及男科病症如遗精、阳痿、早泄等,还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失眠、高血压等病症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曾有一位女性患者因气滞血瘀,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的症状。我针刺三阴交穴,配合血海、关元等穴位,活血化瘀、调理冲任,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她的月经逐渐恢复正常,痛经症状也消失了。从左病右治来讲,若左侧三阴交穴附近经络气血不畅,可针刺右侧三阴交穴。对于一些因肝肾阴虚、脾虚导致的头痛、眩晕等上病,刺激三阴交穴,滋补肝肾、健脾养血,也能有效缓解。针刺时,直刺1
-
1.5寸,孕妇慎用。”
“漏谷穴,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漏谷穴亮起了淡淡的绿光,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漏谷穴主要治疗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等病症。它能健脾和胃、利水渗湿、通利下焦。有一位患者因脾虚湿盛,出现腹胀、小便不利的症状。我针刺漏谷穴,配合中极、足三里等穴位,健脾利湿、通利小便,很快缓解了他的症状。若右侧下肢痿痹,可在左侧漏谷穴施针。对于因脾虚导致的耳鸣等上病,刺激漏谷穴,改善脾胃功能,也有助于耳部气血的通畅。针刺时,直刺0.8
-
1.2寸。”
“地机穴,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地机穴闪耀出明亮的黄光,沉稳而有力。“地机穴是脾经的郄穴,主要治疗腹痛、泄泻、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郄穴善于治疗本经脏腑的急性病症,当出现急性腹痛、痛经等症状时,针刺地机穴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曾有一位患者突发急性腹痛,疼痛难忍。我针刺地机穴,配合足三里、中脘等穴位,理气止痛,很快缓解了他的疼痛。从左病右治角度,若左侧腹部急性疼痛,可尝试针刺右侧地机穴。对于因脾胃失调引发的牙龈肿痛等上病,刺激地机穴,清泻脾胃之火,也能减轻症状。针刺时,直刺1
-
1.5寸。”
“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阴陵泉穴绽放出浓郁的蓝光,深邃而神秘。“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五行属水。它主要治疗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等病症。此穴能健脾利湿、益肾固精、通利三焦。有一位患者因脾虚湿盛,出现下肢水肿、腹胀、小便不利的症状。我针刺阴陵泉穴,配合水分、三阴交等穴位,利水消肿、健脾利湿,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水肿症状明显减轻,脾胃功能也有所改善。若左侧膝关节疼痛,可在右侧阴陵泉穴施针。对于因脾虚湿盛导致的咳嗽、咳痰等上病,刺激阴陵泉穴,祛湿化痰,也能改善肺部症状。针刺时,直刺1
-
2寸。”
“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血海穴闪烁着鲜艳的红光,热烈而充满活力。“血海穴主要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湿疹、瘾疹、丹毒等病症。它能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凉血止血。对于女性的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症,以及各种血证和皮肤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曾有一位女性患者因血虚血瘀,出现月经不调、面色苍白的症状。我针刺血海穴,配合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补血养血、活血化瘀,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的月经逐渐恢复正常,面色也变得红润起来。若左侧皮肤出现湿疹等问题,可在右侧血海穴施针。对于因气血不畅导致的头晕、目眩等上病,刺激血海穴,调和气血,也能缓解症状。针刺时,直刺1
-
1.5寸。”
“箕门穴,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箕门穴亮起了柔和的紫光,神秘而高贵。“箕门穴主要治疗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等病症。它能清热利湿、通利小便。有一位患者因下焦湿热,出现小便不利、尿道灼热疼痛的症状。我针刺箕门穴,配合中极、三阴交等穴位,清热利湿、通淋止痛,很快缓解了他的症状。若右侧腹股沟肿痛,可在左侧箕门穴施针。对于因下焦湿热导致的口舌生疮等上病,刺激箕门穴,清利下焦湿热,也能减轻症状。针刺时,直刺0.5
-
1寸。”
“冲门穴,在腹股沟区,腹股沟斜纹中,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冲门穴闪耀出明亮的金光,耀眼而夺目。“冲门穴主要治疗腹痛、疝气、崩漏、带下等病症。它能理气止痛、收敛止血、调理下焦。曾有一位女性患者因气滞血瘀,出现腹痛、崩漏的症状。我针刺冲门穴,配合血海、三阴交等穴位,理气活血、收敛止血,经过几次治疗,她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从左病右治看,若左侧腹部疝气疼痛,可针刺右侧冲门穴。对于因下焦气血不畅导致的头痛等上病,刺激冲门穴,调理下焦气血,也能有所改善。针刺时,避开动脉,直刺0.5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腹黑公子之传奇今生 浴火重生之做自己的光 我不叫谢石头 公主夜夜撩,她反而虚了 小公主每天都在被团宠 我与你之间的45厘米 爱意缠绵 灵脉?魔脉?不,我修天脉! 开局我成了惊悚游戏副本BOSS 万人迷在快穿世界里魅惑众生 符修的我只是前期弱 知情微 灵幻苍穹录 苟在少林十年,我无敌天下! 都市僵尸王之万界 末世重生之林清 命运之钥:星火 玄幻:我个权臣,追女帝很合理吧 重生三国之中兴大汉 四合院从地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