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苏轼在对蔡襄的书法评头论足之际,朝廷官宣:
授予苏轼同志河南府福昌县(今河南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主簿;苏辙同志任河南府渑池县主簿。
主簿是古时的官名,相当于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类似今天的文秘人员。
但兄弟俩均未赴任,在当时,这不算是违抗命令,反而会显得很低调且没有野心。兄弟二人专程去拜见了他们在京城做提刑的二伯苏涣,想请教一些新官上任的为政之方。
伯父对苏轼说:做官嘛,说难也不难,就照着你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里那样做就oK了。
苏轼说:写文章倒是容易,但是我从未学习过为官之道,不好入手啊!
苏涣道:你在考场上得到一个考题时,肯定是你的心里已经有了思路,才可以下笔一挥而就。为政也是一样的道理,遇到事,首先要在心里有了正确的处置方法后再做决断,这样就不会犯错了。
嘉佑五年(1060)的六月初九前后,苏轼大伯苏澹的长子苏位不幸亡故。
苏位仅小三叔苏洵五岁,可以说是一起光屁股长大的玩伴,从小在一起也难免会有点感情,因此,苏位的祭文就由知根知底的小叔苏洵代劳了。
苏轼兄弟对于朝廷的任命皆不赴任,仍待在京师调官。
爱才的礼部侍郎欧阳修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终于有一天,他老人家伙同其时的龙图阁直学士、吏部员外郎知谏院杨畋分别上书举荐苏轼、苏辙兄弟应才识及茂名于体用科。
杨畋,字武叔,号乐道,杨家将之后,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县)人,曾祖父就是杨业的亲弟弟。
这位忠义的杨家后人杨畋,还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苏轼此前所作的五十篇文章一股脑地奏报给了圣上,以此来举荐苏轼应制科试。有了这两位重量级人物的提携,苏轼兄弟的科举之路顿时就达到了“保送生”的待遇了。
这时,苏老泉被委以重任修编礼书,暂寓居在雍丘(今开封杞县)。苏轼兄弟则暂居汴京丽景门河南岸接待交址使的京城四驿馆之一——怀远驿,发奋读书以备考。
就是在怀远驿,兄弟俩经常读韦应物的诗,当读到《与元常全真二生》诗中“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句时,兄弟俩不禁恻然感慨之:在今后的居官生涯中,这种“夜雨对床”的时刻还能有几回呢?
冥冥之中,这种对“夜雨对床”的兄弟手足之情,伴随了苏轼兄弟的一生,成为了古往今来同胞之情的典范。
看到苏轼兄弟的茁壮成长,眉山乡校——寿昌院的老师刘巨专门赠诗给兄弟俩以鼓励。
刘巨,字微子,还是那位写出“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的老秀才,诗被苏轼改为“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后,据说对苏轼由是拜服,可谓是念念不忘。
这次,刘老师赠的诗想必也是字斟句酌过的:“惊人事业传三馆,动地文章震九州。老父欲别无他祝,以愿双封万户侯。”不知为何,在我看来,刘老师的诗文水平仍没什么提高,只是较为朴实些,用在鼓励苏轼的特定场合,基本上还算是马马虎虎。
过了些时,朝廷下旨:
天子已准许苏轼应制科考试了,宣择日进殿考试,不得有误!
接到通知的苏轼,赶紧按当时士子的惯有做法,分别上书枢密使富弼,端明殿学士、吏部侍郎曾公亮,以及应举制上两制书。这几篇书文在今天通读起来,二十五岁的苏轼所作,尽是些高中生般慷慨激昂的政论文章,其次不过就是对于几位政坛巨擘的吹捧之辞。当然,这也算是这种年龄段尚未经过官场险恶的读书人的正常举动。
八月初八,父亲苏老泉被委任为秘书省试校书郎。
后得知,这是时任成都府路转运使赵拚在上头为苏洵美言,赞其品行及学识曾誉满乡里,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任命。
赵拚,字阅道,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景佑元年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仅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以至于神宗皇帝每当选择益州、杭州这两个重要州郡的长官时,都会对继任者说,“过去赵拚治理此郡,方法最好!”
意思是,伙计们下去就按赵拚的方针办,——是绝对不会有错的!
二十多年后,赵拚死后,朝廷命苏轼为他撰写了详尽的歌功颂德的碑文,这也算是苏轼替其父亲还上了一个人情债。苏老泉被举荐后还上书欧阳修与赵拚,以示感谢。同时,还带着苏辙拜谒了赵拚。
此后,苏轼又上书刘敞,与其探讨了求才与气节的话题。苏轼还对刘敞的才气与品行照例是进行了一番的赞美,此时的刘敞将要到陕西路永兴军赴任。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篮球之巅从大学到联盟第一人 我的26岁养猪生涯智造西游大计 科研大佬穿七零,炮灰女配逆袭 一觉醒来我在龙椅上了 我在南安骗婚的那点事 盗墓迷城之天一雄风 大帝林鸣传 纯属胡说八道 寸心重生后,杨戬倒追她 带着十二符咒穿越星穹铁道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攻略什么的我超在行【快穿】 天命卡牌 什么?地道气运之子是我? 从睡仙到道尊 开局拿下主角祖宗,女主后悔了? 大道源珠 诸子纪元:重生程序员的修真征途 我倒要看看这魔王有多勇 回到2008当金融大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