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8小说网

U8小说网>大宋网红苏眉山人是谁 > 第27章 陆行出川踏上了人生的单行道(第1页)

第27章 陆行出川踏上了人生的单行道(第1页)

熙宁元年(1068)七月二十八,成都学官侯溥(字元叔)在嘉佑院设食,初到成都的苏轼,被邀请去谒见长老,观看佛牙并在一起共食。

席中,苏轼还把文采出众、一同前往的王箴(王闰之的弟弟)推荐给了同样是博学擅文的老乡侯溥(苏轼特意是在提携小舅子)。

因为,苏轼居乡的这段时间,通过与王箴等人的交往,使得王家人都对苏轼的人品及学识大加赞赏(主要是觉得苏轼前途无量)。于是乎,王弗的堂妹、王介(字君锡)之幼女王闰之(字季璋)被介绍给了苏轼为续弦。

十月二十六日,苏轼把此前从凤翔某客商手中购得的吴道玄所画《四菩萨像》,在父亲病逝后施舍给了和尚惟简。惟简得到后极为珍重,专门建造一座阁楼来收藏它,且把苏老泉的遗像亦置于画板之上。

如今,这座阁楼正好建成,苏轼就应邀专门作了一篇记文《四菩萨阁记》。

从嘉佑年间到现在的治平时期,苏轼两度回乡奔丧,在家乡眉山停留的两段时间里,没少往来于青神县西边的瑞草桥。

瑞草桥,也就是苏轼与结发妻子王弗相知相恋的见证地。

如果说“唤鱼池”是让苏轼与王弗二人结识的地方,那瑞草桥则是二人从相识到相恋的取景地。虽然说如今已经我们已经看不到宋时瑞草桥的身影,但是它确实是真实存在过的。

据《青神县志》记载:“《渭南文集·跋程正伯所藏山谷贴》中有:‘程子他日幅巾筇杖,渡青衣江,相羊唤鱼潭、瑞草桥清泉翠樾之间’。”

《渭南文集》是南宋时期陆游创作的一部词文集,由于年代相距较近,所以可信度还是很高的。那句话的意思是,古时有一程姓老者,曾一手持竹杖和擦汗的布巾,乘船横渡青衣江(岷江),至唤鱼池与瑞草桥之间山青水秀的中岩下寺游玩。

从上述介绍中得知,瑞草桥在原青衣江(岷江)渡口与中岩唤鱼池很近的地方,确切地说,瑞草桥就在中岩寺对面岷江与思蒙河的汇合处。

思蒙河,蜿蜒数十里,最终流入青神县的刘家咀,从这里的河滩右侧再流入岷江,在河滩上形成约三十米宽的水面。

为什么叫“瑞草桥”呢?

原来,宋时思蒙河上架有一座约一米宽的全木质结构桥,并就地取材,用一根根树条铺成,树条之间的缝隙填满稻草,桥面上再铺上一层稻草和细沙,这便是“草桥”了。据传,因瑞峰所辖中岩山上曾产瑞草(灵芝),故将建成的草桥,取名“瑞草桥”。

苏王弗的家,和苏轼外婆的家都在瑞草桥附近,一对恋人要去中岩寺,去瑞峰古镇,去水运码头,去古庙都要经过瑞草桥。

也许苏轼在经过瑞草桥去外婆家时,早就在桥上的人流中与王弗擦肩而过,只是那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位女子会是他以后的妻子,若是知道的话,会不会频频回眸呢?

总之是,有了瑞草桥,在苏轼初恋的那段日子,他常从程家嘴外婆家过桥到瑞峰王弗家作客,王弗也经常过桥到程家嘴与苏轼研讨诗文,那是十分便捷的。就连苏轼结婚时,王弗乘坐的大红花轿,也是经过瑞草桥,才嫁到苏家的。

由此看到,瑞草桥是苏轼和王弗的福地,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是他们两人此生相识相知的“见证者”。

“归来瑞草桥边路,独游还佩平生壶。(《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为洪雅主簿雅州户掾》)”治平三年(1066),自京师返乡的苏东坡再次踏上瑞草桥时,他触景生情,思念亲友和亡妻王弗,感慨万分,于是在瑞草桥边写下了这首诗。句中虽无明显的“悲”字和“愁”字,却足以令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惆怅与落寞。

由于有苏轼这段浪漫的爱情故事,瑞草桥因而引起了许多着名文学家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前往追忆和观摩。南宋的陆游同志就曾跟着苏轼的足迹来到瑞草桥,并且留下了“瑞草桥边水乱流,青衣渡口山如画。”(《瑞草桥道中作》)的诗句。

如今千年已逝,瑞草桥早已不在了,但是苏轼和王弗在这里的故事仍在当地流传着。

当年与苏轼在玻璃江瑞草桥边的草地上把酒言欢、一同交游的人,大概有王淮奇(字庆源)、杨宗文(字君素)这两位和蔼长者,还有蔡褒(字子华)以及苏轼的现任内弟王箴(字元直)等人。

多年后,异乡漂泊的苏轼每每回忆起这段生活,总是极目远眺、泪望蜀地。他心中有无比的惋惜与惆怅,幻想着有朝一日再布衣还乡,归隐并老死于山林之中。

这是后话,暂且略过。

单说苏轼离蜀前夕,还专程去了成都永康军的迎祥寺,如今钟楼碑的隆州《多心经》还是苏轼所书。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佛教中的着名经文,简称《心经》,是至今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佛经之一。

《心经》在佛学界有很高的评价,世人都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懂了《心经》,读佛经就能入门了。因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虽只有二百六十字,却是佛教三藏十二部近万卷经典中字数最少,义理最丰富的佛经,也是理事圆融,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妙文。

将要离蜀时,面对这种归期杳然的背井离乡,苏轼兄弟与其二堂兄苏不疑(字子明)郑重道别,并将自家的坟地交由大堂兄苏不危(字子安)与同乡布衣好友杨济甫照看。几十年后,当苏轼自海南北归时,从家信中得知老杨已经不在人世,而其子杨明(字子微)遵照父命,仍将苏家的坟地照料得安然无恙。

青神县的蔡褒代表乡邻来为苏轼送行,他们当场手植荔枝树一株,以期盼苏轼早日归来。因为按照当时的世情,一入仕途,告老还乡的机会不是人人都能够有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天命卡牌  我倒要看看这魔王有多勇  大道源珠  一觉醒来我在龙椅上了  诸子纪元:重生程序员的修真征途  篮球之巅从大学到联盟第一人  回到2008当金融大鳄鱼  攻略什么的我超在行【快穿】  盗墓迷城之天一雄风  寸心重生后,杨戬倒追她  科研大佬穿七零,炮灰女配逆袭  大帝林鸣传  纯属胡说八道  开局拿下主角祖宗,女主后悔了?  我的26岁养猪生涯智造西游大计  带着十二符咒穿越星穹铁道  我在南安骗婚的那点事  什么?地道气运之子是我?  从睡仙到道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