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市面上流传着一篇老百姓歌咏礼佛时的合乎声律的韵文,那是朱寿昌同志根据梁武帝忏悔之法中字句繁多的原文而改编的。苏轼见到这篇韵文时,在被朱寿昌孝行感动之余,极尽其才,奋笔作偈,附予其后,遂成绝响。
我国“二十四孝”的故事人物,宋朝占据其二,且都与苏轼有着交集。
若朱寿昌是因其“弃官寻母”的孝行名世,那么,另一位黄庭坚则是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夜壶,以其“涤亲溺器”的事母至孝和奉母尽诚为世人称道的。
可以看得出,在苏轼的朋友圈中,个个都不是凡俗之人,能够载入史册的更是比比皆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苏轼的那位表哥文同。
文同以善画竹着称,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如今,“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
其后画竹者多从其学,世有“湖州竹派”之称。至元代画墨竹蔚为风尚,如李衎、赵孟頫等名家,皆湖州派之继承者,对后世影响极大。湖州竹派在宋以后的八百多年间,影响一直不衰,其中最着名的受惠者有元代高克恭、赵孟頫、李衎、柯九思、吴镇,明代王绂,清代郑燮(郑板桥)等人。
文同传世作品极少,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竹图》为其真迹,画倒垂竹一枝,形象真实,笔法严谨,为传世之无价之宝。
七月二十一,有个学篆几十年、精通篆法的长安人氏名叫李元直(字通叔),在苏轼处无意中见到了苏轼收藏的文与可墨竹画作的真迹。老李顿时激动的不能自已,加之对苏轼的书法也是极为喜爱,就央求苏轼在文与可的墨竹图后题字留念。
在当时,文与可还活着,他的画作虽然不好得到,但总还是有可能得到的,至少在苏轼这里还是可以搞到的。今天,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练习篆书的书法家李元直先生,他的那幅文与可墨竹又配上了苏轼的题跋,假如保存到现在,那现世俗称的“升值空间”该会是多大呢?!
其实,在苏轼看来,自己的题跋内容也无非是抒发了自己的一些见解而已,并非是文人雅士的附庸风雅的极为俚俗的骈文骊句。
苏轼略加沉思,挥笔在他老表画作后边写道:
从前,文与可画墨竹,是只要见到精良的笔与纸,就会控制不住自己,在上面奋笔挥洒。若是座中有人拿去收藏,与可也绝不会太珍惜。后来见到有人专门设置笔砚,就会索然离去。有人找他求画,也不会轻易给了,就是等候一年也不一定得到。有人问他原因,与可说他以前曾经学道,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就会用画墨竹来发泄。不过现在自己的病好了,你们设下纸笔,让我如何发泄呀!?
苏轼又补充道,我看与可的病还未痊愈,怎么可能以后就不发泄了!我今后还会趁其发泄时,不经意间索取他的画作。不过,与可在作画中病发作之时,我却以其发病为机会来索画,看来我也有毛病了。
总而言之,苏轼此时期还是以文人的纯真行事的,其内心并无什么城府的。
最近,大理寺少卿、南城(今属江西)人蔡冠卿(字元辅)因一件“妇人阿云伤夫狱”的审判结果与王安石相左,闹到了神宗皇帝处,神宗自然是坚持王安石的处理意见。所以,最终蔡冠卿被补外知饶州(今江西鄱阳县)。
等到蔡冠卿将要离开饶州任后,“饶人思之,画其像于范文正祠,以配祀,并录冠卿诗一首”,当然这是后话。
而当该年秋后蔡冠卿将要离任京师之际,苏轼作为朋友自然要作诗送行的,在诗中苏轼把蔡冠卿比作是节操不改的天骥般的人物。比如,“知君决狱有阴功,他日老人酬魏颗”(《送蔡冠卿知饶州》),甚至还把蔡冠卿比作春秋时代被结草报恩的晋国将军魏颗。问题出在苏轼诗中的某些诗句,后来的《乌台诗案》案发,都被当成是苏轼有据可查的所谓“铁证”。
苏轼的另一位好友刘攽,知识渊博,文采斐然,在工作中“侔古循吏”,身兼数职,处理问题时刚正不阿。老刘起初与王安石还是好朋友,自从安石开始推行新法,在馆阁中任职的刘攽数度与安石谈论新法的不便与扰民。
刘攽还说,自古以来的皇甫镈、裴延龄那些“以苛刻剥下附上为功”之流,和商鞅、张汤这样的酷吏、鹰犬,都鲜有好下场的,王安石听后大怒,后刘攽被除外任泰州。
苏轼给刘攽的送行诗中,有一句“君不见阮嗣宗,臧否不挂口,莫夸舌在齿牙牢”(《送刘攽倅海陵》),又被抓住了把柄。
反动派说苏轼是用了《史记·张仪传》中张仪只要有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出外游说的典故,来讥讽朝廷新法不便,不容人直言。“秋风昨夜入庭树,莼丝未老君先去。(同上)”又用了晋朝张翰“以莼鲈之思为由辞官而归”,“刘郎应白发,桃花开不开。(同上)”还用了刘禹锡两度被贬的“桃花诗案”,无情地讽刺和隐晦地批评了当今的朝政。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出身儒学世家,家世显赫,祖上世代为学者。祖父曾致尧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博士。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
由于好友欧阳修的举荐,四十一岁的曾巩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先后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九年后,曾同志任职《宋英宗实录》检讨。
曾巩年轻时随父赴京,以文相识王安石,结成挚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天命卡牌 大道源珠 篮球之巅从大学到联盟第一人 带着十二符咒穿越星穹铁道 诸子纪元:重生程序员的修真征途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纯属胡说八道 科研大佬穿七零,炮灰女配逆袭 攻略什么的我超在行【快穿】 我的26岁养猪生涯智造西游大计 我在南安骗婚的那点事 开局拿下主角祖宗,女主后悔了? 寸心重生后,杨戬倒追她 盗墓迷城之天一雄风 我倒要看看这魔王有多勇 什么?地道气运之子是我? 一觉醒来我在龙椅上了 回到2008当金融大鳄鱼 大帝林鸣传 从睡仙到道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