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8小说网

U8小说网>功过汉武帝TXT > 夭折的锋芒 少年天子对决太皇太后(第2页)

夭折的锋芒 少年天子对决太皇太后(第2页)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明堂的具体形制已经没有人说得清楚。为此,赵绾和王臧力劝刘彻邀请他们的老师申公出山,主持明堂的兴建事宜。

很快,刘彻就用最高礼节把申公请到了长安。刚一见面,年轻的天子便用一种谦逊和诚恳的态度,向申公请教治国之道。没想到,这位当世大儒闻言之后,捋了半天的白须,最后只说了一句:“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资治通鉴·汉纪九》)

治理国家,关键不在多说话,而在多做事!

刘彻等了半天,以为申公还有下文,结果却没了下文。当时的气氛相当尴尬。刘彻颇觉扫兴,只好草草结束了这次召见。

其实刘彻也知道,申公的话正是孔子的遗教:“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话本身没错,问题是它太简单了,简单到在刘彻听来就跟没说一样。要知道,当时的武帝年仅十七岁,正是喜欢华丽辞藻和豪言壮语的年纪,怎么可能听得懂申公的“微言大义”呢?必须是像董仲舒那种汪洋恣肆、雄辩滔滔的文章和言辞,

才合乎他的胃口。

虽然对申公没什么好感,但既然用“驷马安车”把人给请来了,总不能再把人赶回去。随后,刘彻便给申公安排了一个“太中大夫”的职务,让他负责“修明堂、改正朔、易服色”等相关事宜。

紧接着,窦、田、赵、王等人又在刘彻的全力支持下,紧锣密鼓地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三项:

一、令列侯就国。

二、以礼为服制。

三、举谪诸窦宗室无行者,除其属籍。

所谓“令列侯就国”,就是命令那些享有封邑的列侯离开京师,前往各自的封地居住。其实,这项法令从文帝时期早已颁布,却形同虚设,无人遵守。究其原因,就在于那些养尊处优的列侯总想“一根甘蔗两头甜”:既占有封邑带给他们的源源不绝的财富,又留在京师占得政治上的先机。

住在天子脚下,其近水楼台的优势是至为明显的。但凡朝廷有什么风吹草动,那些赖在京师不走的侯爷总能第一时间得知。个别手眼通天的家伙,甚至在政策酝酿阶段就能获悉一些关键情报——如此一来,无论朝廷出台什么政策,也无论这些政策对他们有利还是不利,侯爷们总能提前制定应对的策略,充分掌握主动权。

对于这样一些有法不依、骄纵难制的权贵,历任汉家天子都很头疼。刘彻此次重申这项法令,就是要借改革之机重塑朝廷权威

,打击不法权贵。

再来看“以礼为服制”,其意就是从老百姓的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入手,开始逐步建立儒家的礼法规范,直至推广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后,所谓“举谪诸窦宗室无行者,除其属籍”,意思就是从窦氏族人和刘氏宗室中抓几个骄纵不法的家伙出来,削除他们的外戚和皇家族籍、剥夺他们的相应特权,从而杀鸡儆猴,震慑那些目无国法的权贵。

就像历史上所有的改革一样,这些措施一出台,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在权贵阶层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震动,也激起了无比强烈的反弹。

这是令刘彻始料未及的。

年仅十七岁的天子,显然低估了这些权贵的能量。

当然,关键倒不是这些权贵的能量有多强大,以至连天子都动不了他们;而是他们背后那个无比强大、没人可以撼动的靠山——窦太后。

对于少年天子及窦、田、赵、王的所作所为,窦太后当然不会无动于衷。

事实上,从刘彻把卫绾罢相并擢用窦婴、田蚡等人的那天起,窦太后就一直在默默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她故意保持沉默,目的就是让刘彻他们去闹,闹得越欢越好。因为以老太后数十年的政治经验来看,刘彻等人的所谓尊儒改革运动,迟早会触动权贵们的利益,从而导致天怒人怨、朝野沸腾。

等他们走到这一步,老太后再从容出手也

不迟。用通俗的话说,这就叫“别看今天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而用文雅一点的说法,这就叫欲擒故纵,后发制人。

不出窦太后所料,上述改革措施一出台,那些不愿“就国”的列侯,以及遭到打压的外戚和宗室成员,便立马抱成一团,轮番来向她告状。“时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国,以故毁日至窦太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表面上,刘彻是大汉帝国的天子;可实际上,他却是一只身不由己的风筝。不论他飞得多高多远,始终有一根无形的丝线拴在他的身上——而丝线的另一头,就紧紧攥在窦太后的手里。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越大明迟到,竟成大明战神  沈律师太难哄,厉总追妻火葬场  重塑1997:开启金融帝国  厉总!夫人带着小少爷上节目征婚啦  海棠醉月  辣椒和酒【完结】  主母有疾  系统:C罗梅西抢着当我队友  穿成男配的锦鲤妻  摄政王他金屋藏娇  仙界神豪:我有十万条灵脉  我,都市无双!  穿越之细水长流  我堂堂邪尊被女总裁甩了  这就是心动的感觉  穿成状元郎的天命甜妻  长安  遇见  一夜醒来,开局五个亿到账  傲世骄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